里斯本的大烟囱   影像记录159 2025-04-10

里斯本的大烟囱   影像记录159

2024年4月29日,在里斯本及周边游览了一天,包括大耶稣像广场、辛特拉小镇、罗卡角等等,傍晚时分,回到里斯本市的贝伦区,前往一家中餐馆就餐。(图片1)

(图片1)中餐馆—北京城

这家中餐馆叫做“北京城”,老板来自北京,很健谈。他说来此打拼了近20年,疫情期间关了门,但没啥损失,只是不赚钱,前面赚够了,就当休息了两年。

快到中餐馆时,看见了一座废弃的大烟囱,上面写着QUIMICOS(化学物质),猜想是它当年的排放物。(图片2)

(图片2)里斯本大烟囱

导游说这是葡萄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没有拆除,成了文物。(图片3)

(图片3)里斯本大烟囱

我想这东西在欧洲可能不少。

附注.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电气革命,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法国、低地国家和丹麦)和美国以及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紧跟着18世纪末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从英国向西欧和北美蔓延。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大规模应用为代表,电灯的发明为标志。(图片4)

(图片4)俯瞰图

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电的广泛应用。1821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lO年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为电机(电动机和发电机)及一切有线电器设备的创新奠定了科学基础。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电磁波的发现,则成为无线通信的科学基础。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187O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从此电力开始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一种新能源,强电能够提供绝大部分生产和生活的能源,而弱电能够提供主要的通信手段(电报、电话等)。

其次,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了四冲程理论,成为内燃机发明的科学基础。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蒸汽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

同时,科学家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推动了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