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拒绝孩子时,父母可以做的六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想法;(不要责备孩子)
第二,坚定但不要固执;(接纳线是可以变的)
第三,不要害怕孩子哭;
第四,倾听孩子而不是使劲解释;
第五,倾听的时候,如果发现就孩子的需要,可以一起向办法解决双方的需要;
第六,做好榜样(不威胁孩子)
你可以直接简单的告诉孩子不可以,再倾听孩子,也可以倾听孩子后表达你的想法。在说自己想法的时候,不要去批评孩子。
当孩子要一个东西,父母要明确表达,可以简单说下自己的担心,但不要使劲解释。孩子压根不需要你用解释去说服,他只需要你告诉他到底同不同意,同时需要你去听见他的愿望,就可以了。他追问为什么,是表达他很想要写个东西,他需要倾听,而不是解释。哪怕你不能满足,只要你愿意倾听,孩子的内心也会好受很多。
你不哭我就给你买。这也是一种妥协,让孩子的情绪流动到一半被堵住了。
孩子的哭,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情绪表达完了,就过去了。孩子表达情绪越激烈,情绪收起来也越快。(孩子通常用他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来对抗我们!越激烈,就是孩子觉得越有效的方式。)这时,只要带着爱和温暖在旁边默默的、情绪稳定的陪伴,就是瓦解孩子“有效对抗”心锚的“速效救心丸”。孩子哭闹也是情绪的流动,不能生硬地扼制,堵住孩子情绪自然流动的出口。孩子需要的是陪伴,是被允许。垃圾情绪流淌干净了,孩子的心情就会通透、喜悦、自在。
拒绝孩子的情况有很多,比如孩子要买什么东西,不给他买,他就哭闹;或者他要做什么事情,你没办法满足他,他就哭闹;或者他要的东西特别着急,不停地喊:给我,给我,马上给我!你做不到他就哭闹。
妈妈通常都会很无奈,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而且很容易发脾气。孩子要做的事情,妈妈不同意,孩子很生气,这是双方处在问题区的情况,我们后边会有一系列课程讲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同样也可以使用倾听技巧。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父母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到底要不要同意。
有些妈妈会用倾听代替拒绝,孩子说:“妈妈我要买这个车。”
妈妈说:“哦,你想买这和个车啊。”
“嗯,我想买这个车,可不可以给我买啊?”
“你真的很想买这个车啊。”
“妈妈,你就给买吧。”
“你真的很想要这个车啊!”
孩子一直重复,妈妈也一直重复。有没有发现,这是一直在跟孩子绕弯子?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准信,能或者不能。有人学了P.E.T.就不敢说不了,这是很大的误区。
你可以简单直接地说不可以,然后再倾听孩子,也可以倾听孩子之后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妈妈看到你真的很想买这个车,可是家里已经有三辆这样的车了,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
同时在说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不要批评孩子,有的妈妈会说“你都有多少玩具了?怎么还要买?”“都这么晚了,谁还出去玩?”这类的话,都带有指责,不要这样说,千万不要去责怪孩子,认为他不应该提出这样的要求。
如果你经常这样做,你会发现,慢慢的孩子想要什么不会直说,拐弯抹角地耍心眼。想吃东西,不说自己想吃,而是说:“妈妈,那个东西很好吃,你要不要吃?”明明自己很想买玩具,不说,却去指责别的要买玩具的孩子:“我妈妈说了,乱花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这样的孩子就活在一个好坏对错的框框里,不能自由地表达自己了。
所以,当孩子提出某些要求的时候,你只要直接说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了。这样他就知道了,人有需要是可以直接说出来的,拒绝别人也是可以直接说出来的。
第二,父母要坚定但不要固执。
什么意思呢?拒绝孩子之前就要先想清楚,如果愿意买的话,就痛痛快快地买,不要等到孩子哭得搞不定的时候再来买。如果不愿意买,哭可以,买东西不可以,两件事一码归一码。
绝对不能因为搞不定孩子,为了让他停止哭闹而妥协。否则,你就是在告诉孩子,你怕他哭,孩子多聪明,下次就用这个来控制你,这是坚定的部分。
同时,不要固执,如果孩子在哭的过程中,说出了一些话,你觉得“哎呀,他想得没错,我改主意了,我要答应他,也是可以的”,不要说我之前没同意现在就一定不能同意。
事实上,关于喂饭我儿子只说过那一次,你满足了他的需求,他自然就不再需要了。
第三,不要怕孩子哭或者发脾气,他哭得再凶,也不可能一直哭下去的。
你不答应他,孩子肯定不高兴,控制情绪的能力又不强,哭闹也是很正常的。很多妈妈的问题是,听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没辙了。要么就赶紧妥协答应孩子,要么就发脾气不让孩子哭。
不管是哪一种,都说明你怕孩子哭,要么他哭会引发你的愧疚感,要么他哭会让你觉得自己没办法或者很失败,不是个好妈妈。
甚至有时候,妈妈会有一种错觉,以为这事儿完不了了,孩子会一直哭下去,身体会哭出问题来。事实上,只要妈妈是带着爱和温暖,愿意去聆听孩子,相信孩子也会乐意和你交流的!
不管他是躺在地上哭闹打滚或者是往你身上抹鼻涕,或者是说狠话,都是表达一种情绪。他之所以表现这么激烈,是因为他很无奈,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你答应,只好用他所能想到的最有效的方法来对抗你了。这个时候,妈妈一定要稳,带着温暖、爱和慈悲陪伴着孩子。
有些父母会说:“你哭也没用,哭我也不会给你买。”孩子听了啥感觉,是不是心里拔凉拔凉的?也有些父母会说,“你不哭我就给你买,你哭我就不给你买”,这样也是一种妥协,也是非常不好的。而且孩子的情绪流到一半就被堵住了,时间长了总是会出问题的。
第四,倾听孩子。
我们告诉过他不能买之后,就直接倾听孩子,不要使劲解释,也不要反复强调不能买。说一两遍就可以了,孩子已经知道了,反复强调会让他越来越生气的。
有些父母在不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喜欢解释为什么:“这个零食对身体不好,有很多的色素,咱们不能买。”“妈妈,色素是什么呀?”解释半天色素之后,孩子来一句:“我身体不会不好的,我就要吃。”
然后继续哭闹,有没有发现,你为什么要解释?解释的时候,你是不是想要说服孩子,怕孩子认为你不讲道理?有没有一点小小的愧疚,想要通过解释告诉孩子妈妈说的都是对的?
事实上,解释是父母说给自己听,来避免自己愧疚感的。孩子要一个东西,爸爸妈妈应该明确表达。可以简单说下你的担心,但是不要使劲解释,他追问为什么,是表达他很想要这个东西,他需要倾听,而不是解释。
正好,有个爸爸上完课那天,他儿子要买变形金刚,以前他都是解释:“宝贝,不能买,你们华德福幼儿园老师说了不可以买。”孩子就会哭着说:“我不上幼儿园了,我以后再也不上幼儿园了!”
这次,他决定试试不解释,孩子说:“爸爸,我要买变形金刚。”
他说:“宝贝,这个不能买哦!”
孩子说:“为什么啊!”
他说:“你真的很想买啊!”改成倾听了,对不对?
孩子:对啊,那看下总可以了吧!
他就蒙了,这个事情就这样愉快的解决啦!
对啊,就这样了,孩子压根就不需要你用解释去说服,他只需要你告诉他你到底同不同意,同时需要你去听见他的愿望,就可以了。哪怕你不能满足,但是你原意去听就已经很好了。
第五,如果倾听的时候,发现孩子真正的需要,那么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来满足需要。
所以孩子的需要是什么?和小朋友玩,我的需要是什么?我想让他玩健康的玩具,有没有办法满足双方的需要?
我们一起商量了个办法,去弄了很多小树枝,爸爸用树枝做了很多枪。
孩子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我和孩子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
如果孩子只是想要买这个东西,说不出自己的需要,那就用前面几条,直接告诉孩子你不同意,然后温暖地倾听孩子就可以了。
第六,父母要做好榜样,平时不要用威胁的口吻说话,否则孩子也会学会用各种方式来威胁你。
“你再不走,我就不管你了。”“你要是迟到我就不送你了!”
这样的话,很多父母都挂在嘴边。如果不是很多父母动不动就威胁孩子,威胁家人,孩子怎么会学会一哭二闹三打滚地威胁父母?
总结:
当父母拒绝孩子的时候,父母可以做的六个方面,分别是:
第一,明确告诉孩子你的想法;
第二,坚定但不要固执;
第三,不要害怕孩子哭;
第四,倾听孩子而不是使劲解释;
第五,倾听的时候,如果发现孩子的需要,可以一起想办法解决双方的需要;
第六,做好榜样。
作业:
回顾你在跟孩子的互动中是否有孩子又哭又闹死磨硬泡就要做一件事情的情况,比如玩游戏,比如要买一件已经很多了的玩具的时候。你是怎么面对孩子的需求的。
我家孩子很少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一直软磨硬泡,如果我们不同意的话会直接告诉他,如果他继续哭闹的话他自己负责自己的情绪问题。现在看来,是坚定原则,但也显得冷漠。如果再遇到此事,孩子被拒绝了再哭闹的话,我会去倾听孩子。“宝宝,妈妈没有给你买,你很生气是吗?”“你非常喜欢,很想要是吗,我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样能买到吗?”做温和而坚定的妈妈,坚定而不固执。
你不哭我就怎么样,你怎么样我才怎么样…这些手段经常出现在我们家里,实质还是为了控制孩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是一种变相的妥协。如今让孩子也学到第这一招,用来跟我们谈条件。在他跟我们说这种话时,听着会很不舒服,“你别想用这个要挟我。”话虽这样说,有的时候也会妥协。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之前的行为模式造成了如今的孩子,我能怨谁呢?错了就好好改之。如果下次孩子想看蜘蛛侠视频,我可以这样说,"宝贝,还记得我们之前的约定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不强迫不要挟不控制,尊重孩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