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数据库理论

数据

ACID原则

A-原子性

操作必须是原子的,操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操作者不会关心中间过程中出现的失败回滚。

C-一致性

数据之间存在关系这是关系数据库的最大特点,关系确定之后,修改其中的一点必须同步改变关系方的另一点。

I-独立性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这方面参考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的数据库设计理念。

D-持久性

数据一旦提交就不得丢失,未提交就要销毁,保证其不丢失便是写入磁盘

这是古老关系数据库遵循的普遍理论基础,也是其他数据库设计的参考标准。但笔者看来,这只是理论基础,关系型数据库主要的理念还是--“数据存储中体现着数据的关系”,其他的原则并非关系数据库的天生本命基因,例如:MemSql,这款号称世界上最快的内存关系数据库,在数据的持久性上就存在质疑;mongoDb这类非关系型数据库在数据库的操作和存储上必然支持数据的原子性等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