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常会听到有人抱怨明明自己做了很多工作,晋升的却是别人。在生活中,也常常看到带孩子的明明是老人或者宝妈,不受待见被吐槽的却也是ta们。
曾几何时我们被教导,沉默是金、默默奉献、是金子总会发亮这些人生哲理。因此造就了一批不善言辞,只会埋头苦干的人。
这类人因为缺乏锻炼,所以就算在工作环境中却也不知道怎么与人打交道。带孩子的长辈和宝妈因为接触的社会面狭小,越是害羞成性。
ta们存在感极低,但是也因为这样,就越发缺少了锻炼。因为缺乏锻炼就更不会与人相处,造成对自己没有信心,从此进入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链条,就要从认知和做这两个方面去转变局面。
害羞不能独立存在。害羞成立的条件是由一段关系中的两方才能成立。害羞的一方往往把另一方看得特别重,一心想着为对方、或者为对方付出。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从整体上看,这段关系的天平却并不平衡。
要平衡这段关系,就要从重新认识自己着手,把一些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把用来认知别人特点的观察角度也同样用来认知自己。
比如,第一步,给自己写一封信,跟自己对话。从客观的角度分析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喜好,有什么目标,有什么愿望。
第二步是面对自己。害羞的人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可能看到的都是缺点。嗯然而要想打破恶性循环的链条。就要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想想可以怎么让一个不是太满意的部分变得更好。由不断强化缺点变成积极地去思考和改变。
如果还是缺乏改变的动力。那么就使用第三步,时日无多法。给自己的生命设置一个时间段,比方说一个月。如果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之内有没有想做的事情?最想完成的是什么?怎么做?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怎么去?这么想的话,比起害羞,是不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呢。
当然生命不会真的那么快就结束,所以我们还有时间调整自己。而且建立一个新心态和形成一个新习惯,也需要时间和循序渐进的坚持。
有句话说,从哪里跌倒的就从哪里爬起来。记录自己跌倒的地方,也就是记录让自己感到害羞的事情的细节。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我当时是怎么想的,对方有可能是怎么想的,如果再出现同样的情况,我能怎么做出不一样的回应。
接下来就是实践与复盘的正向循环啦。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就跳出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进行复盘的第一步后,走出实践的第二步,接着再复盘,这样一步一步走下去,一颗小雪球也会慢慢积累得越来越大。雪球变得足够大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地把恶性循环的怪圈击碎,从而让一段关系走向平衡。
在关系中没有存在感,是因为在害羞和太过于在乎对方的互相作用下,使得关系的天平过度倾斜到一边,越是倾斜越使得害羞和在乎的一方情形严重,从而越发陷入没有存在感的循环怪圈。
要打破怪圈,就需要从自我认知和行动复盘上着手,循序渐进地给自己不断加砝码,从而使关系逐渐走向平衡,同时也能收获一个自信的自己。
参考书目:《害羞心理学》[美]菲利普·津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