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正元:礼政问答4行仁政
题文诗:
为政以仁,仁者人也,至人至仁,亲亲仁民,
仁民爱物,仁者天心,天心真心,真心真情,
情生万物,仁生天地,至仁至神,至神自生,
生生不息.圣人体仁,赖位以显,有德有位,
乃可为政,中立天下,定四海民.君子之心,
志仁而已,志仁知仁,至仁至诚,诚通宇内,
仁通天地,万物一体,天下至诚,能尽天性,
能尽人性,能尽物性,赞天地化,与天地参.
政之以正,至正真情,真情不忍,不忍心真,
心真童真,童真真挚.以不忍心,行不忍政,
不忍至仁,仁复天下.政在举人,贤贤为贵,
取人以身,见贤能举,举而能先,贤者自致.
一代之兴,君明臣良,百政具举;及其衰也,
其君庸暗,其臣卑劣,其君暴敛,其臣苞苴.
衰则人才,倏焉以去;兴则人才,勃然而生.
正文:
问:治平之大经大本既立,敢问仁政何如?
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是则所谓仁也。夫仁岂难为哉!不为而已矣。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仁,不保四海。其可为政于天下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虽然,人苟知其不仁,不保四体。则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方兢兢以保其身之仁不暇。其敢以身殉天下殉四海乎!孟子曰:“舜之饭糗茹草也,若将终身焉。及其为天子也,被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舜无其仁,其何以能之哉!人见其贵贱不以易其志也。而今犹称之!不知舜以其仁,乃君子所性,大行不加,穷居不损。岂有庶人天子之分哉!
问:今之为政于天下者,亦尝有救灾恤邻之事,不亦发政而施仁乎?
曰:梁惠王之于其国也,“河内凶,则移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自固以为尽心焉耳矣!”“乃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仁与不仁,自反而能知矣。”故孟子举好战以对也。今之为政于天下者,不亦犹然乎?
问:何如斯可谓之仁矣?
曰:仁者人也。自知为人,未有不“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者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非以其道而使知自爱乎!或问管仲曰人也,非以管仲仁而人之乎!观乎子路与子贡以管仲为未仁,而夫子且曰:“如其仁,如其仁。”人之实概可知矣。故曰:“仁,人之安宅也。旷安宅而弗居,哀哉!”哀其仁之弗居,则其人之将死也。故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势有必然者,何人恶之而乐不仁耶?乐不仁而人不死亡者,未之有也。故曰:“哀莫大于心死。”哀其不仁而不可以为人矣。不可以为人,其不至于禽兽也几希矣。圣人之言,言必有中。非敏于行而有余力者,其能知之乎。
问:仁以为人斯可矣,其何以行政乎?
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仁心即天地生生之心也。天地至为莫测,而其大德则为生。圣人体天地生生之德,而不能不赖时位以显,故其大宝曰位。有其德,有其位、乃可以为政于天下矣。“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乐其一己之仁。“可推其恩,足以保四海也。”乐其“一日克己复礼,而天下归仁也。”乐其“成己仁也,成物知也,合性之德而时措之宜也”。乐其“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溥博渊泉而时出之也”(中庸)。君子所乐,岂众人之所乐乎!
问:君子所乐不以众人所乐为乐,何君子独异于众人哉?
曰:此君子所以为君子也。如不异于众人,得独称君子哉?君子之心,志仁而已矣。志仁者知仁之于天地万物一体也。是故君子为仁之量,以天地万物之仁为一己之仁,天地不位,万物不育,则一己之仁有未尽也。故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人之分不当如是乎!岂徒曰平治天下而已乎!
问:行仁政,何以为大经也?
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仁之政,而仁复天下矣。”今天下国家皆曰有政而不以仁,故“小役大、弱役强”是谓暴民者也。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而犹不知仁之贵乎。知仁之贵,则知“为君难,为臣不易”。而犹厉天下以自养乎。与其为政而不以仁,毋宁为仁而不以政,不犹洁其身乎。能洁其身,可与为仁,可与为政。而仁政大行于天下矣。当今否泰之交而欲握其枢,以权衡天下,舍此其奚由哉。
问:为政在人,人其何以举之乎?如何而后谓之贤能乎?
曰:子夏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是故当天下之重任,非有仁人在位,其能帅天下以仁乎!其次,虽未得仁,而求好仁者,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又其次,则“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抑亦可以为成人矣”。举如是之人,而尊其位,重其禄,民其有不劝,政其有不举者乎。故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问:举之之法何如?
曰:法不可以执一也。而贤贤为贵。昔者仲弓问于孔子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夫在高位,而能贤贤,“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恶有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乎?是故明君取人以身,“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不然,“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则人将曰:“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其孰不洁身以去乎。而曰:以法可以致之乎。
问: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今国空虚之矣,将求仁贤,而不可得矣,其何以图其后耶?
曰:大道闭、贤人隐,非果无仁贤也。是故“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非惟贤者为然也。且夫一代之兴,君明必臣良,百政必具举。及其衰也,其君庸暗,其臣卑劣。其君暴敛,其臣苞苴。“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如今日然矣。夫代与代之兴衰,不过一转移间。民犹是民也,国犹是国也,而何人才之盛与乏,若此其殊耶?衰则人才倏焉以去,兴则人才勃然而生。是故亡国大夫,不足语于新建之政,则各从其类也。“莫黑匪乌,莫赤匪狐。”其亡国大夫之谓矣。而何仁贤之可得耶?是故,今之大夫无贤者也,有则国之削也,岂滋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