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论语》写一篇推荐文

图片来自当当网

个人不习惯也不够格向他人推荐书,但如果非要让我推荐书,那我首先想到的一本,将是我心中最崇高最敬意的书——《论语》。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宇宙万物的知识无穷无尽,人类的典籍浩如烟海,一个人再厉害也只能掌握其中的九牛一毛。但是面对天地万物的林林种种,我们该如何去把握和处理呢?孔子的方法是“一以贯之”。

很多人由于没有自己“一以贯之”的道,也把握不了书籍的精神内在,看书只能算做知识的积累,交流分享也只能算是知识的传递,算不得“传道”。能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懂得用心中的道融汇天地万物,转化出符合自己的道的智识,所以他们传递的不止是知识技术,更是精神思想。

所以,读书人内心首先要有“一以贯之”的道。

我阅读经历将近十五年,看过的书良莠不齐,也多是流于表面的泛泛而看。因为不知道读书的“志业”所在,也常常陷入读书无用论的苦恼中。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的话,告诉我们的言行举止要有更高的追求,而不是简单的“有用”与“无用”。有了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人生才不至于茫然若失,操守也不至于若即若离,原则也不会摇摆不定。明白了这点,我约略寻到自己看书的“志”与“业”,从而慢慢走出无谓的囹圄。然而这只不过是近年的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明白了这些后,我们才能回归到阅读的本身来。


图片来自网络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图腾。历代文人书写的经史子集,无不带有儒家思想的精神烙印,在光芒万丈的形象推崇下,我们看不清神坛上的孔子,那一座塑像也变得不可爱,不近人情。然而真实的孔子,有着迷人的人格魅力,恢弘的精神气魄。想真正了解和认识他,第一手资料就是《论语》,之后才是《史记·孔子世家》。

一本书,能流传千古,奉为经典,一定有蕴含于文字中的精神内在,而这份精神内在则和成书人紧密相连。当人与书合为一体,书里就有了精神,有了风骨,扁平固定的文字也就灵动俊逸,活灵活现起来。孔子和《论语》是水乳交融的。这里面的孔子是妙趣横生,气度非凡的;是百折不挠,矢志固穷的;是威而不猛,敦厚亲切的,所以读这本书,总让人感动不已。套用李健唱的歌“这是孔子人生里的文字/这是他的青春留下/留下来的散文诗/千百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因此《论语》成了我心中最崇高最敬意的书。而我也限于精力有限,无心把时间用于博而不精的宽泛阅读中,往后将用心于精华阅读。而所有的阅读也皆服膺于两千五百年前温良恭俭让的孔夫子的教训中。

旁白:这一篇,与其说是书籍推荐文,不如说是表达我阅读的态度与价值观。谨以此文自勉,并与君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