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在樊登读书中看到了《正见 佛陀的证悟》这本书,一看见书名就被吸引了。马上点进去听了一遍,感觉心灵被洗涤了一次,也突然想把一些感想写下来,作为自己简书的第一篇文章。今后,把简书作为记录,把各种读书、学习、沟通的感受和心得记载下来,也作为看板,时刻提醒自己学习、修炼、成长。
故事从作者宗萨杨钦哲仁波切在一次飞机旅途上跟一个身边的人讨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一个佛教徒开始的。仁波切认为,如果一个人接受以下四个真理,他就是佛教徒:
1、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2、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3、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发无我)
4、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
以上就是佛陀宣说的四法印,相信和认可四法印,就是佛教徒所谓的“正见”。
诸行无常的道理,跟《道德经》所讲的一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佛家和道家都认为,宇宙中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和运动中,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所以,接受了这个观点,我们就能坦然面对生老病死,荣华富贵,贫穷病苦。就能接受无常是正常的,无常也是一个好东西。
佛陀发现,导致痛苦的原因,是人的情绪。情绪即痛苦。一切情绪都生起于自私,它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情绪中都有分别心。如果要根除痛苦,人必须培养觉知,并且学习如何避免被情绪鼓动起来。爱这种情绪也是痛苦的,因为它需要一个对象,因此,就有了束缚的痛苦。喜悦、满足等,看起来是正面的情绪,但也是短暂的,也会消失,所以也会带来痛苦。
一切皆空。悉达多证悟了存在的空性,他了解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知的一切存在,都只是空性,而我们不过将某种“真实性”附加或者标示于其上而已。人们将世界理解为真实,是因为习气-人人都这样做。另外一方面,空不是没有,悉达多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经验视如一场梦,我们的习性执着于梦幻般的世界,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从习气、想象和贪著中觉醒。做自己的主人。
涅槃的概念:涅槃的地方,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从无明的困惑中解脱出来。如果非要指出一个实质的地点,那就是你此刻坐着的地方。所以,修行不在于是干什么,在哪里,什么时间。而是随时随地,在当下,在心里。
以下的了悟,就是“佛的智慧”:
佛不是人名,而是指心的一种状态。佛这个字,是指一种功德,它具有“成就者”,“觉醒者”,是指净化一切污染并证得的全知者。
佛陀的觉醒,了悟了一切和合事物无法恒常存在;了悟了只要是源自我执的任何情绪,都无法导致快乐;了悟了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我,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现象能被觉受;了悟了证悟是涅槃超越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