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了不起的我》思维弹性这一章,对于思维提升有了一定的了解。文中说,佛教禅宗有一种说法,可以用来形容思维的不同境界。第一重境界叫“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的思维就是这样从简单到复杂,再重新回归简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多某件事的理解会呈现螺旋式的深入,最后会简单归纳出某件事的本质。如果人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也能以这种螺旋式深入的形式发展。就会有一种弹性思维。掌握这钟方法的重要性是不要太快确定知道自己的东西是什么,从而为探索其他的可能性留下空间。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一些事情或现象按照我们的逻辑认知去定性,或者以为了解到的就是正确的,从而不想去探索其他的可能性,很少去深入思考,就让我们的思维被限制住了。其实所有的知识都是局部的,要找出它不够完善的部分很容易。而要找到它对的地方,却不容易。我们要先接受知识都是错的,才能找到知识对的地方在哪里。如果套用禅宗的三种境界说法:第一重境界就是把知识当做绝对真理来学习:第二重境界就是知道知识有错的,所以批判它、排斥它;第三重境界就是重新学习知识,结合知识产生和应用的背景,既知道它有局限,也知道它有用的地方在哪里。
今天读到这部分时觉得特别熟悉,因为关于禅宗的三重境界我看到很多书上有写道,字面意思了解,但是对于深层的含义我没有思考过。只是觉得读起来比较有禅意而已,也是描述思维境界提升的层级。今天读到书中作者对这个三重境界的解读,让我开始了思考。我觉得自己的学习之路就是这样一步步经历过来的,这一路也挺艰难坎坷的,还好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起初带孩子那会我觉得自己家庭教育知识匮乏,我就开始恶补家庭教育知识,考取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好几个平台的家庭教育课程,当时候我就是把学习来的工具方法当真理来看,我觉得自己掌握了很多工具就开始在家里使用,结果是孩子对我更加反感,爱人说我被网上不良思想洗脑了,整天在搞什么东西?他说“你自己质疑过你学习的东西就是正统的吗?”我当时很气愤的怒怼他没文化,不懂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有些时候好几家讲得理论知识会相互打架,让我开始凌乱我不知道该听哪边的,每家都说自己的有道理,可是我在家里用了也是一地鸡毛,头脑里不同的声音让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里,对于学习我都提不起劲来,对于真理的高塔在一步步的崩塌中。
后面有一阵子我就很反感各种家庭教育的课程,一提到家庭教育课程头皮都发麻,之前买的课程也不学习了。我觉得平台里讲得并没有帮助我解决问题,还让我家庭关系更加复杂凌乱。
直到去年我接触到了拆书帮,参加了便签训练营,通过写便签我才知道每样知识都是有使用的局限性,有自己的使用场景,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下。重新回看以前的家庭教育课程,我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这个方法适用什么场景,哪些时候并不能用,而不是把这个方法当成真理,哪里都能用。
拆书便签学习法让我醍醐灌顶,我也找到了自己学习为什么没发挥价值了。因为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当成全部,当成真理,没有去探索过其他的可能性,让我的思维停滞不前了。原来我的这个经历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回首过去的经历,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参加写作营让我每日思考输出,写便签让我更多的思考工具方法适用场景,看到伙伴的输出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才开始有深入思考的意识,凡事不被表象所干扰。这应该就是提升思维的过程,感恩学习路上不放弃的自己,终于找到了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