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想,过年的确是有味道的。不然,不会现在那么努力去嗅空气,想从腊月最后几天中,把这味道嗅出来。
一、和睦。
一年里,对关于“小三”的新闻特别在意,因为很多嘛。特别是男星、富商出轨了好多,而他们的老婆选择离婚的很少,坚定地捍卫婚姻。然而如果问题出在女方,她们的老公则离开的很快。
男权社会,女人很不容易,在婚姻中处于弱势的女人,更加不容易。这样的新闻被报出来,很引人深思,让人重新回想我们自身,拥有怎样的婚姻观、家庭观。
很多人说:婚姻是种依靠和责任。我却觉得,结婚是为了找到更大的自由,一种容纳自我的更大空间。如果恰恰相反,早晚就会萌生挣脱的念头。直到犯了错,得到对方的包容,才会像个囚犯,满意自已住在条件还好的牢房里。
婚姻和家庭紧密相连。不幸福的婚姻,带来不和睦的家庭氛围。
二、家庭。
家庭特别重要,没有家人就没有过年。圣诞是宗教文化节日,纪念耶稣诞生;春节是家庭文化节日,为了家人团圆。
小孩会长大,长大会离家。分开是团聚的前提。但从离开家门那一刻,就再也回不到过去那个家了,特别是成家之后。
为了团圆,人们开始了企盼。父母对子女的思念,一般要比子女对父母的思念,更浓。父母人生一大半的寄托,都在子女身上。这种寄托,一方面,是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另一方面,是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这种期盼有时过于强烈,会影响子女对人生的选择,甚至产生矛盾。
有一个电影讲:父母和子女最后的和解,是在一方离世的时候。
有时,也可能是在春节团圆的时候。
三、团圆。
我有一个朋友,他说:他不喜欢过年,因为好多亲戚过得比他好。他一回家,就被别人巨大的成就阴影笼罩,他的声音微乎其微,似乎连年也被人抢走了。我听后特有同感,要是全村出这样一个人,那么全村人的年都要被抢走了。
成功是这个时代的巨大图腾。人们习惯仰望它,却不知如何平常心去看。望的太久,眼神模糊了,就会对身边人接受太少、苛责太多,对旁人的幸福生活羡慕不已。
幸福,就是一种得到、一种满足。如果不能在心里找到一个平衡点,就很难知道自己是得到了还是失去了,是幸福还是不幸福。
而过年,恰恰就要这种幸福,这种在时代中难寻的东西。
四、时代。
这个时代,需要过年么?
商店里“恭喜你”的歌声,过年回家的宣传片、纪录片,大集、鞭炮和春晚,还有父母、七大姑、八大姨,都老了。打开电视,好像在过年;关上电视,好像没什么,所以,只有电视机在认真过年。
一年大多时间,人们都在东奔西跑。吃过快餐外卖,也去过宾馆酒楼,最后一身疲惫,但减肥还是失败了。新品的衣服、鞋子买过几件,不是最喜欢的,但最喜欢的小钱钱已经不见了。
想起老人要照顾,孩子要养,房贷要还,又觉得自己这赚一点花一点的小钱,不会影响一生普通的命运,过个年也同样不会。
我们到底要在过年里寻找什么?
五、什么。
《啥是佩奇》刷屏了,这个春节,有更多的电影。导演知道,观众在春节里找的,不过是哈哈一笑。如果《舌尖上的中国》上一季没砸,应该会在春节播出新的一季,电视知道,观众要找到的无非是闻不到的香味和温馨。景点又会爆满,风景知道,这个假期比较长,人们有时间走出来。
原来的春节,家里的春节,似乎没什么韵味了,也没什么人留恋了。但人们心里都知道,要找的不过是:和睦、家庭、团圆,还有这个时代下,最让我们幸福的那个位置。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总想再遇见那个最幸福的春节。人生不易,新春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