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来并不是想写这个主题,中午想好了题目和内容,连大纲都已经在脑子里构思完成,但是到了晚上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枯坐了快一个小时,好郁闷。
我听到过不少人说:年纪大了就记不住事情了,其实并非如此,老年人并不会比年轻人的记忆力差多少,何况我这个年纪也根本没有到记忆退化的时候(只要你没得神经科类目里的疾病),那么干脆今天就聊聊人的记忆力吧。
人的记忆可以粗粗的分为两种:
一种叫做短时间记忆,你听到一串电话号码,把它记到纸上,或者拨号出去,然后就忘了这串数字,这个就是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通过一些精准的训练,可以让你的短时记忆加大容量,比如说我可以把电话号码分成三位或者四位一组的数字,这样我能记住的数字总量就会增加,网上还有一大堆或真或假或适合你的或不适合你的短时记忆训练法,我这边就不再复述。实现短期记忆的主要功能器官现在通常认为是大脑中的海马体。海马体的工作特征类似于计算机的内存条,存储内容很容易被其他后来的事情覆盖,所以我中午想好的事情,到了晚上就忘记,这个很正常,没有必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责任通常会越来越重,一个流水线工人一天要想的事情通常会比一个大公司的CEO要少的多,所以你如果觉得自己经常忘事,并不定就是你的记忆力在下降,而很可能是因为旧任务被新任务覆盖,所以经常拿起笔记下此时此刻的想法变得非常重要。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记忆力也会不同,就像内存条的容量肯定有不同。
当然,记忆力也可以由后天训练获得,图书馆里或互联网上有一大堆关于提高记忆力的书,其中联想法为主要后天记忆方式,但是我并不推荐这些所谓的“记忆法”。因为现在我们能查到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一部智能手机上就能存下好几部大英百科词典。以后有了人工智能这样更犀利的武器,人的知识获得途径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方便,百科全书一样的人才已经不再被需要。那么现在的我们需要刻意训练自己什么能力呢?
我认为是连接知识的能力。曾经我们的知识被严格分科,甚至在分科的情况下还被划分成了若干领域,比如说研究中国历史的也许根本不会在意同时期的西班牙人在干啥。实际情况就是:在明朝,西班牙人通过大航海在美洲找到了金银矿,进行疯狂掠夺式开采,发行了大量银币,造成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并影响到了中国的物价系统稳定,米面价格飞涨。。。如果不考虑到这个因素,恐怕你也很难理解中国的明末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