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
——哈·纪伯伦
昨天说到我们的教育方式,
以“灌输”来“引导”。
五年前,
在课上和老师讨论过类似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教育?
当时的答案是——talk,
交谈。
所谓交谈,
是双方或者多方观点的交换,
而语文、数学等学科,
是交谈的主题,
而不仅仅是被传授的知识。
但如果完全按照交谈的方式组织课堂,
效率会非常低,
45分钟下来,
可能一个知识点都讨论不完。
然而,
我们有太多的知识需要传给下一代,
所以效率是优先要素,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
我们会选择现今的课堂组织形式。
即便是现今的课堂组织,
各主体之间交谈也是必不可少的,
即我们的“提问”与“回答”。
这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
更是了解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机会。
回想自己的求学生涯,
初高中时,
我的思维发展状态,
是完全暴露在教师面前的。
我的答题方式、写作习惯、记忆能力,
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老师得以适时引导。
而大学时,
没有了教师这面镜子,
我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自我,
只能从书籍中了解自己,
这是什么感觉呢?
就像一根在海水中沉浮的水草,
不知道自己在哪一片水域,
哪一个深度,
只能随文字之波摆布。
思维状态嘛,
自然是在震荡中一片混沌。
当然,
这种混沌,
和家庭教育及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
但也不能因此就免除大学教育的责任。
学生们需要交谈,
需要发现自己的想法还有漏洞,
需要知道他人的思维方式如此不同,
需要了解社会原来如此运作,
需要审视自我塑造过程有没有出问题。
忙着学习考证,
忘记交谈,
或许正是教育的舍本逐末之处。
我们得到了很多知识,
却依然摆脱不了无知。
好了,
近期在梳理关于教育的想法,
所以内容会集中一点。
祝,
结三五知己,
把盏言欢,
不吹牛,
不八卦,
找一个有益身心的主题,
多交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