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跋涉的人们,总希冀着能在遥远的地方找到那一片别样的风景;而那些流连于身边的风景的人,则是极力回避着远方的所谓的“荒漠”。然而我认为,风景的存在与否,其实无关远近,而是取决于内心的妍媸与精神的薄厚。当你的精神足够丰满时,就一定可以发现:处处都是风景。此种境界,正是佛家所说的“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海德格尔曾说:“生因为死的衬托更显高贵,以死亡为背景的生更显顽强。”我坚信,“以死亡为背景的生”也是一种风景,因为当一个人时刻面临死亡而不惧时,他的内心一定是有风景的,故而他自己也成了一道风景。我想起了当年的那一位身残志坚的史铁生,他是何等地令人感动!他活到了最狂妄的年龄上,却忽地残废了双腿;然而他没有颓废,好似宿命一般地,他与寂寥的等待他四百年的地坛相遇了。地坛是阅尽沧桑而荒芜的,可是也正因为如此,它勃发出了生命力,它成了小生命的天堂,它有和史铁生一样令人钦佩的“风景”。当史铁生坐着轮椅缓慢地来到此地时,他看到了如同小雾的蜂儿、摇头晃脑的蚂蚁、不耐烦的瓢虫、寂寞的蝉蜕以及滚动的露珠。这些都是最为普通的风景,然而这些风景在铁生眼里是多么生动又与众不同!但是铁生的所见所闻却不仅仅局限于此,他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是一个以死亡为背景的残疾人,故而他艰难又坚决地想透了死;他在死的意义上又诠释了生。我想史铁生在人生境界上的成功,不仅仅是地坛的风景启迪了他;除此之外,他的心中也一定有一方独属于他的风景,这风景便是他的精神,阅尽风景后的精神!因此,我们生乎宇宙之间,其实不必去追寻远方的风景,史铁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哪怕是风刀霜剑,只要心中有景,那么整个世界都可以成为风景。
雕塑大师罗丹有一句名言:“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一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人,心中必定是没有风景的,所以无论他是多么努力地跋山涉水,弥望的都是一片荒漠。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就是如此。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守财奴,满眼的都是黄灿灿的金子和数不尽的钱。当他与欧也妮来到宁静的河岸边时,所想到的不是如何纵情尽欢,反而是琢磨着如何利用公家的地种树,还妄想着利用女儿来吞并别人的财产。这是何等的势利与无情!在他的心里所裸露的一定不是美丽的风景,而是叠起的无数的算计。由此可见,在心灵贫瘠的人眼里,一片风景和荒漠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他的整个人生,在灵魂的侵蚀下,成了荒漠中的荒漠!
当我们回望人生的轨迹时,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心,独守心灵的那一份风景与美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无穷远处或近处,发现荒漠变成风景的那一抹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