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枫叶如霞
每学年开学第一课,总是给学生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学习语文的方法等一些老生常谈的内容。今年我另辟蹊径,为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奇妙的对联讲起。
一、对联定义: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二、对联起源:
1、对联起源于古代“桃符”
------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在桃木板上分别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图像,悬挂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后来人们为了图省事儿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2、对联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三、对联基本常识:
1.字数相等: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应尽量避免“异位重字”和“同位重字”。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量词要对量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结构相称: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
4.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5.平仄相谐: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称为“仄起平收”。
6.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四、介绍对联的写作方法:
(1)联想法
A、相似联想由花朵想到美人
B、相反联想 “旧习” “新风”“大”“小”
C、相关联想 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香
(2)化用法:也就是灵活变化运用诗文名言或者成语典故来制作对联的方法。
如: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成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自勉 )
五、妙联欣赏:
1、林则徐与其老师的妙对: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2、最大气磅礴的名联:
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3、古诗中的对联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6. 《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六、对联故事
乾隆皇帝和大才子纪晓岚君臣对对联的故事传为美谈。
1、乾隆皇帝率群臣登泰山祭祀岱庙。当时庙前正有野台梆子戏上演《西厢记》,乾隆灵机一动,对纪晓岚说,朕有一联,卿试对如何?乾隆的上联说道:
东岳庙,演西厢,南腔北调,
晓岚略加思索对道:
春和坊,卖夏布,秋收冬藏。
联以春夏秋冬四季,对东西南北四方,信手掂来,贴切非常。
4、群臣游至“观音阁”,乾隆又出一联让纪晓岚属对: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日扬帆离古寺,
晓岚不假思索,应声对道:
两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山林。
这一联对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最后一句用《孟子》现成的语句,贴切自然,甚为难得。
5、 乾隆五十年(1785年),于乾清官开千叟宴,赴宴者三千九百人。内有一叟一百四十一岁,乾隆皇以此为题,与晓岚对句。乾隆作上联云: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晓岚相加思索,就对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六十岁为花甲,两个花甲共一百二十岁,三七岁月,即二十一岁,相加恰好一百四十一岁。
七十岁为古稀,双庆古稀是一百四十岁,再加一度春秋,便是一百四十一岁,可谓妙对。
七、牛刀小试:让学生学写一幅对联以明志。
同学们听得着了迷,陶醉在奇妙的对联世界里,早就按捺不住激情,跃跃欲试,一听让他们撰写对联,马上挥笔展卷,文思泉涌,一挥而就。没想到这一届孩子想象力那么敏捷,写的那么精彩。现举几例:
“头顶天,壮志凌云天行健,奋斗在一高;脚立地,雄才登岳地势坤,报效为祖国。”立志高远;
“阅浯千言蕴凌云才气;读书万卷绽冲霄芳华。”书香浓郁;
“学识做钩欲揽青天明月,百科为网将摘宇宙星辰。”摘星揽月壮志凌云。
“风云翻涌我辈英才皆起一高;海天驰骋少年智者共振西华”立志振兴故乡情深。
令人荡气回肠的是,一女生献给我一幅对联,毛笔字俊秀飘逸,宣纸上写着:
“三尺讲台“踱”过青春年华;
黑底白字挥写古往今来。”
既赞扬了老师的奉献,又强调了老师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这些孩子们才华俊逸,锋芒初绽,我颇感欣慰。于是情不自禁地挥笔在黑板上写下:
“呕心沥血培英才愿得桃李满天下;
皓首穷经致教育只求青春永不悔!”
掌声雷动,学生们欢呼雀跃,我也激动的泪水盈眶,为这节课的成功感动着!为孩子们抱负远大而自豪!更为他们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而欣喜!
简书大学堂无戒90天挑战训练营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