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小学到高中,身上从来没有过零花钱,也从不知道什么叫零花钱,每每看到其他小朋友上学放学路上掏出几块钱买些吃的玩的,总是羡慕不已,那是会腆着脸跟在班里有钱的小朋友身后混吃混喝,甚至通过玩游戏来“骗”一些女孩子的钱……
记得小学有个男孩,现在想来应该是家境富裕,颇喜欢看小说漫画,当时我自己也喜欢看,但爹娘自然是不肯花这个钱的,于是就千方百计地讨好他,整天跟在他后面。我是小学一年级跟母亲来到父亲打工的城市住的,一家三口挤在我爸打工的公司名下一个老房子里,那时候就已经是老房子了,很长一段时间厕所的窗户都是用麻袋贴着挡风的,家里的蟑螂更是夜夜陪我一起入眠。现在自然是怕蟑螂的很,可当年不到十岁的自己每晚回家都要用拖鞋拍死四五只,也是胆大。
那个小男孩买了一套金庸小说,那时候在年幼的我看来,简直是富裕到不行,那可是一整套啊,像《笑傲江湖》《神雕侠侣》这些长篇的,可都是上中下三本,说我口水流了一米都是不夸张的,像另外的古龙、梁羽生之类的,我听都没听过当时他就已经看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就整天缠着他,甚至连激将法都用上了,让他把小说带一两部来看看,果然,小朋友都是喜欢被捧着的,没多长时间他就把一套《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带到学校了。
这下,我自然不会再放过它们了,不知道现在小学是什么样子,反正那时我们基本是固定的桌椅,所以我就一点点劝他把小说留在学校,不要带回家了,天天背着多累啊,然后进一步,我再一本本把它们借回家,明明一两个星期就疯狂看完的,就说哎呀爸妈看得紧,不让看,就这么磨来磨去,不仅看了射雕三部曲,还把其他的短篇都看完了,《笑傲江湖》等到我小学毕业的时候都没还给他……(那时人穷志短,把书当成宝,打心眼里不想还了,幸好后来没养成恶习)
不知道现在那位小伙伴想起来会作何感想,不过我是很感激他的,如果如今还能见到他,虽然买十套还他都弥补不了,但我一定会真诚感谢他的,因为是他,让我走进了武侠小说的世界,让幼时贫困的自己能够读到货真价实的文字。
当然,这篇文章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感谢金庸大师,查良镛老先生,今天是他老人家的九十二大寿,回想起以往种种,如果不是看了他的著作,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种子,现在还不知会变成如何,即便是爱看纸质书的、爱买书藏书的嗜好,多半也是当年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小时候曾有个想法,在査老先生有生之年一定要亲自见他一面聆听教诲(那时想得很好,年少成名,天下共知)当然现在他老人家还健在,我这个无名小卒只能遥遥祝福了。
我并不是想写得多深,甚至像别的人一样,去评价金庸小说,我只是用祝福的心态,来写我看金庸小说这么多年来的感受。这么些年来,我看书有个不好的习惯,从不爱看第二遍,任何书,只要过一遍就“扔掉”了,唯独金庸小说,看多少遍都不厌烦,哪怕情节烂熟于心,没看一遍都是不同的感受。上初中的时候,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会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个字,每当其他小伙伴谈及金庸小说,我都会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不着痕迹地加入话题,很不屑地指摘他们对于情节描述的错误之处,言下之意,我是看金庸小说的权威啊。
当时QQ还有聊天室的时候,有个叫金庸客栈的聊天室,那里面都是些成年人,我一个初中生假冒年龄装成熟混进去当个小二,甚至和那里面一个负责人大姐姐搭话(钢琴很厉害的样子,到处比赛表演,照片美呆)。在聊天室也不知待了多长时间,后来貌似qq聊天室被封了,就没有后话了,不过每每想起那段日子,假装店小二用古人的口吻聊着金庸小说情节、人物,真是段不错的回忆。
如果谈起人物,女的我最喜欢香香公主,我相信很多读者也都喜欢香香公主,郑少秋那版的《书剑恩仇录》里的香香公主是我最喜欢的,当初看电视剧从来不记演员名,只说那个香香公主什么的。其实我真正意义上读《书》,还是到高中,那时候青春期萌动,整天幻想着能娶到像香香公主般的女子,那段陈家洛看痴香香公主洗澡的一段,在梦里不知道自我代入了多少回,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对班里的那些个女同学嗤之以鼻,满脸的鄙视,你们这些凡尘女子,和我的香香公主比简直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香香公主自杀的那一段,是我看得最悲伤的时光,之后的很长一段之间,我甚至没能从小说情节中走出来,所以至今我都不待见陈家洛这个人物。
如果说男性角色的话,谈不上有多喜欢,自然也比上对香香公主的那种感觉,硬要说的话就两个人,一个是乔峰,一个是令狐冲。
小时候一直把乔峰当作《天》的主人公,哪怕是很多电视剧,都以乔峰为主人公展开,直到初中看再版的《天》时,(那时候已经知道看一些别人的评论了)才明白段誉是《天》的主人公,但毫无疑问,乔峰的人气远不是字数篇幅能够限制的,他那种义薄云天、豪情壮志的大男儿的形象,在任何一个男孩心里都是不可磨灭的,看TVB电视剧时,最喜欢看黄日华“嚯哈”几声甩出一条金龙来,私下里偷偷练习降龙十八掌的时间也不短,可惜至今没有练成。
说到令狐冲,倒不是因为看小说而喜欢上他的,如果说看小说喜欢,那还得到大学重看好几遍时的心态,因为世界观的形成,思想不同了。最初喜欢他,那时因为吕颂贤版的《笑》,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笑》,没有任何其他版的能与它比拟,而吕颂贤演的令狐冲,没有人可替代,哪怕是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里的李连杰也不可比。如果真要谈什么深层次的原因,我怎么想也想不到,这是一种纯粹的原始的想法,就是喜欢,看一眼就深深喜欢上了。如果说今天我喜欢令狐冲,大概是他那份深深背负后的洒脱不羁吧。
金庸小说之所以百看不厌,对我而言,无外乎三个,人物、情节和思想。如今网络小说我也不知看了多少了,特别是玄幻类的,从初中开始看电子书看到仙子,动辄三四百万字的,却很少能让我坚持看到最后一张的,多是开始一两百章吸引人,写着写着就没新意了,而且一部接着一部,全是雷同。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金庸笔下最悲剧的人物,《连》里面的狄云,我几乎是看一次流一次眼泪,每次读完,只在心中重复,天下还有比狄云更悲惨的人物吗?想到自己以往自认为悲情的遭遇,拿过来和狄云一比,简直是天大的幸运了。这里不由得扯到一部美剧,同样是我很喜欢的叫《冰血暴》,第二季里面的那个屠夫艾德,为什么由狄云想到他呢,因为这些年下来,我早已接受自己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子这个事实了,而实际上呢,世间多是我这样的人,能叱咤风云、操控天下的能有几个呢,即便是他们实则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一点都不值得羡慕,就好像狄云,最终成了天下第一的高手了,可他还宁愿是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待在农家里种田守着师妹过一辈子的农夫。我很喜欢《连》,尽管它很短,但一点不比其它金庸的长篇分量低。
金庸小说里的人物可圈可点的太多了,哪怕是更短的《鸳》里的萧中慧,都让我失神好久,如果让我一一列举,写不好且不说,能否写得完都是一个问题,哪怕你分析一个田伯光这样的配角,一篇本科生论文恐怕都写不完。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至今电脑里还有)金庸群侠传,小学玩这款游戏简直痴迷,它和如今流行的沙盒类游戏差不多,像素,养成,不过它的核心是它的剧情。说实话,我很佩服开发这款游戏的河洛工作室,能将剧情完美地融入游戏中,实在另我这个金庸迷畅快不已。玩这款游戏,第一次玩,在没有攻略的情况下,两个月都没有找全十四本书,跟小伙伴们玩,每天讨论的就是你有没有找到新的线索啊,那个到底怎么收服张无忌啊,那个罗盘到底怎么用啊,那个左右互搏到底怎么样才好练啊……而如今再玩,只要一天就能通关了,然后就对着结局小虾米的雕像发出一阵又一阵的叹息,唉。
査老先生带给我的人生回忆和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不敢说看了多少书,但小说还是看得不少了,能和査老先生比肩的小说家,不多。话太多,却总写不完我对他老人家的敬意,如果真能亲眼见到他的话,跟他说上几句话,那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了。小子只能在此,送上深深的祝福,祝査老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