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之内,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辨千寻之峻,咫尺有万里之势,千仞之高,百里之迥,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中国画的魅力。
这本书的魅力就是专家一开口,外行啥都懂。一本帮你打开眼界,提升审美、鉴赏及个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书,也是对各个领域文艺创作以明确指导之书。
书名:《六朝画论研究(增修版)》
作者:陈传席
出版:岭南美术出版社
陈传席,美术教育家、中国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佛教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等。
不愧是美术教育家,书里仅用8篇论文+8篇六朝著名画论点校注释,就把画之美、之魅植入到非艺术家们的骨髓和灵魂了。
我作为绘画艺术的门外汉,能一字一句读完该书,完全被作者严谨的研学态度和博学多识深深吸引。
书中先生对魏晋时期著名画论家:顾恺之、谢赫、宋炳、王微等画坛名人的绘画理论著作与美学思想(传神论、六法论)做了详尽细致的解读。
对于研读部分像谢赫《古画品录》原书名等问题,完全认同作者研究讨论得出的结果。
书中除绘画理论知识,名家名作的品鉴,还有对其他文艺创作触类旁通的启发,以及儒、道、仙、释在名作画风里的串讲,使人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书中警句摘录:
最高的艺术主要是由作者的人格决定。郭若虚云:“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技巧的学习,而是对心灵的开拓、涵养。
《山水纯全集》有云:“然作画之病者众矣,惟”“俗病”最大,大在根深于人的心灵,必须“洗心”“澄怀”(宗炳),“涤除玄览”(老子语),升华人的精神,涵养人的品格,人格不俗,画自不俗。
《传神秘要》有云:“人品高,学问深,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有书卷气,即有气韵。”
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必以人格的修养为第一要义。蝇营狗苟,以名利为重的人是出不了伟大的艺术品。人格的修养必须和时代合拍,用整个时代作为支柱,否则便沦为泛泛之辈。
中国画因道而生,生而媚道。《老子》曰:“道生一(气),一生二(阴和阳),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合之为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正是中国画气韵为先的最好注脚。
任何艺术家的最后成功,当归艺术家的精神之高尚、思想之伟大、气质之不凡,以及人格之锻炼、涵养之扩充和学识之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