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意外和一个大意外

2月21日晚,参加卓越课程二班的“遇见茶馆”学术活动,对于我来说,有几个意外的事发生。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是我参与的“好书分享”部分。头天彩排的时候,我自以为已经做了很充足的准备,但7:30进入直播间后,却发现我的腾讯会议上找不到屏幕共享的按钮。而入会时的那个页面上倒是有一个屏幕共享的菜单,但图标显示的是灰色,点了之后没反应。几个伙伴热情地给我提醒,但就是找不到屏幕共享的地方。后来只得又退出来,再重新进去,但仍然不能进行。我只得把事先做好的ppt发给了薛丽娜老师,让她替我播放。这个意外耽误了不少时间,原定的我十分钟的分享时间,分享结束时已经快八点了。也就是说,加上主持人的串词,这个环节我用了20多分钟。虽然没人说什么,但我心里的愧疚确实是很沉重的。好在这是事先的彩排。

所以,第二天上午,我专一抽时间又进直播间试了一次。我换好了虚拟背景,发现入会的那个页面上屏幕共享的按钮是正常的蓝色,点一下之后就能往下操作了。但到了晚上活动正式进行时,主持人做完介绍,需要我做屏幕共享时,这个按钮又点不动了,只得仍旧让薛老师替我操作。这次的分享,虽然我提前十几天就准备好了分享稿和PPT,却由于这个意外的产生,搞得我在分享时有点手忙脚乱,于是自乱了分寸,显得有点前言不搭后语,显得拘谨、呆板,甚至还有点萎缩。看着别人在直播间里分享时的从容大方和侃侃而谈,真有点自惭形秽的感觉。

其实这也许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意外,因为后来柳校长分享时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对我来说,真正的意外是发生在我的分享结束之后的。

按照原先的安排,在我的分享之后,是许春英校长的办学思想陈述,这一晚的活动是她的办学思想提炼的专场。但主持人接下来宣布的,却是让郝晓东老师进行发言。

郝晓东老师是新网师的执行主任,在学员中有相当的声名。他在活动中的现身,无疑是对我们进行的活动的声援和支持。这之前已经进行了两场类似的学术活动了,参与的所有人员也就是我们班的学员和导师。而郝老师今晚的出现,是我没有料到的,是一个真正的意外。我想:现场的大部分学员都应该有和我一样的感受。

但与下面的这个意外比起来,这只能说是个小意外了。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郝晓东老师发言的开始,首先谈起的居然是有一次线下活动时,我留给他的印象。他说他记得有一次线下活动时遇见我,偶然发现我正在利用空闲时间背英语单词。他觉得很好奇、很奇怪,他说他自己英语学得不好,所以觉得我们的学员老师还能坚持读英文、背单词,是值得他学习的一件事。他说他要向我学习。

我刚刚分享完,视频和音频都还没关,但听到这句话之后我感到很意外,意外到了不知如何应对的地步。事后想起来才明白,当时我本应该礼貌性地与郝老师打个招呼,对他的那几句话有个礼节性的简单的回应的。

郝老师记忆中的那次遇见,发生在2021年的7月份,地点是在成都市的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的西校区。当时,新网师是在那儿举行了一个暑期的共读活动,共读的是《非理性的人》这本书,郝老师是导读者。那个活动持续了一周。应该是活动举行的第三天或者第四天的中午吧?午饭后,我并未回宾馆午休,而是坐在大厅外边的茶歇处读了一会儿书。我那时经常用手机上的“百词斩”这个软件去进行打卡,每天在软件上读一两篇英文文章,然后用软件上的播放功能,反复地播放几遍所读文章的音频,去听一听,一方面可以巩固一部分生词的记忆,另一方面是为了锻炼和加强自己的英语语感。

那天下午活动开始前,我去卫生间,但当时卫生间里人比较多,我只得在外边的过道里等。我不想浪费这个间隙,就打开“百词斩”听起了一篇我刚刚读过的英文文章的音频。郝老师应该就是那个时候看见我的。虽然我从2018年起先后在新网师里选修过他所开的三次的课,但他对我基本没什么印象。那一天,他问了一下别的人,记住了我的名字。那天下午的导读过程中,他还特意叫起我来回答一个问题。我记得回答那个问题时,我只说了一两句很简单的话之后,就不知还能往下说些什么了。但郝老师却没有评点我的问题回答得怎么样,而是说了下午活动开始前发现我正在听英语的事,当众表扬了我。

说到学英语,我其实挺惭愧的。作为一名非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老师,我自知水平有限,所以我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弥补一下这个欠缺,以便于工作时不误人子弟。和郝老师偶遇的那一段时间,我一直在用“百词斩”,用得断断续续的,大概到了2022年下半年,我大约打了280多次卡之后,就再也没有往下继续用它了。后来,我还用“学习强国”APP练习过听英语新闻,但也没坚持多长时间。我还曾经下决心用读英语小说的方式去提高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手头也囤了几本英文原版小说,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苔丝》、《奇迹男孩》、《时间的皱纹》、《纳尼亚传奇》、《绿山墙的安妮》、《杀死一只知更鸟》等。但这些书,要么是放在了我的书架上或写字台上蒙尘,要么是拿出来之后只读了个开头就放那了。当坐到写字台前时,偶尔也会用眼光扫过这些书,却到底也没有有规律地坚持着读下来。所以,我学英语,是时断时续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与郝老师说的那次偶遇已过去了近四年了,我的英语水平其实仍是没什么进步的。

倒是郝老师这些年来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提高有目共睹。我在新网师里选修他开的《儿童的人格教育》时,他还在忻州师范学院当老师。后来,他辞职去苏州大学读了高等教育学的博士。再后来,博士毕业后,他又去了江苏省的一所高校任教。最近的这几年,新网师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繁荣,影响也越来越大,引领着不少的学员走上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有不少学员出版了专著,评上了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也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用自己在新网师里的所学,影响着自己的学校,营造了“局部的教育的春天”。所以,跟郝老师比起来,我这七八年来的变化其实并不大。而我在新网师里坚持进行着的学习,也只是达到了一点丰富自己、改善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更大的成就和影响是没有的。所以郝老师才是我真正应该学习的那个人。

今天是活动结束之后的第三天了,我在昨天又把活动的视频回看了一遍。“遇见茶馆”的学术活动是很能启发人,也很能促进人和成就人的。每次活动进行到了最后,都会有一部分学员恋恋不舍地在交谈,迟迟不愿意退出直播间。但这次的活动,由于有了我文中提到的那两个意外,于我就有了别样的意义和收获。所以这一次的打卡作业,就以此为题,把这两个意外写下来,做个留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