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些仪式感。仪式感是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使得今天与其他天不一样,使得现在这一时刻与其他任何时候都不一样。
我们需要一些仪式感的东西来提醒我们,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们需要一些仪式感,让我们记住某些特殊的日子,特别的时刻。
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开始过生日,吃长寿面、水煮蛋、蛋糕、聚会、许愿、收礼物等,这就是一种仪式感。让我们知道,我们的出生与众不同,至少对于自己而言,对于父母而言,我们的生日,是一个极其特别的日子。
周岁抓周也是一种仪式感;跟心仪的女孩子表白所做的一切准备,也是一种仪式感;我们结婚的婚礼,更是一种仪式感。仪式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仪式感是被需要的,而我们是需求者。
我们努力工作,出成绩了,被人正式的肯定与认可,这是一种仪式感。我们为此开心,庆祝,也是一种仪式感。它让我们备受鼓舞,是我们继续努力前行的动力。如果没有认可的仪式感,我们会散失努力的动力与激情。
我们生活苟且,不如意,沮丧,难过的时候,需要一些仪式感,让我们变得精致,有希望,不至于堕落。比如,去餐厅吃一顿精致的食物,去咖啡厅喝一杯别致的单品,去想去的地方来一场心心念念的旅行,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看一部爱看的电影。这些都是帮助我们走出低谷的仪式感。
如果,生活没有了这些仪式感,会变成怎样?
如果没有了春节,中秋,清明这些有浓重的中国传统味道的仪式感的话,我们还会不会为我们中华民族而自豪?我们自豪,因我们文化底蕴深厚,上下五千年,而传统节日,是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它不是呆板的文字,书画,它是实实在在,存在在我们生活里的仪式感!它时刻提醒我们,我们与别人不一样,它让我们充满文化自信!
如果,结婚前,没有求婚这个仪式感,没有双方父母见面谈谈的仪式感,我们会不会觉得婚姻太过儿戏?求婚是为了告诉对方,请相信我,我是经过认真考虑,希望我们能一起走下去的!如果没有仪式感,如何表达你的诚挚爱意,与一起白头的愿望?父母见面,是为了告诉双方父母,我们在一起的决定,是我们一起的决定,不是一时冲动。是希望被祝福的。如果没有仪式感,家长们会不会觉得你们还是小孩子,不懂事,太冲动?这样的结合,很难被祝福。
如果,结婚时,没有婚礼见证的仪式感,我们会不会觉得不够庄重?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我们需要仪式感,凸显它的重要,让我们慎重,让我们认真对待婚姻这件事。婚礼进行的时候,证婚人会问,是否愿意,用你的心去回答。这是我们婚前最后一次问自己,真的考虑好了吗?真的愿意吗?不管未来如何,对方就是我认定的人吗?只有确定了自己的心意,将来才不至于后悔。只有认真用心回答,才能对自己的将来负责。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不管怎样,一定要走下去,共白头!
我们的生活是需要这些仪式感的,而实际上,我们生活是离不开仪式感的。虽然有一些仪式感被放弃,被称之为陋习。但是去糟粕,取精华,本就是我们该做的。这是时代的进步,是文化的进步。不代表我们可以不需要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