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要避免无效的沟通

一天下午在校门口接孩子,恰好身旁有一班主任在与学生家长谈话,好像是因为正上一年级的小男孩不好好上课还捣乱之类的事吧。班主任在那里朝家长“告状”,小男孩个子矮,未必能听清高个子的班主任和高个子的爸爸在说些什么——话说身高差异也是影响所听内容的(这就是为什么家长常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的原因之一),他早就走神了,左顾右盼,跟走过身边的同学笑着说话。

听班主任告完状,当爹的立即低头朝孩子谩骂一通,以示对班主任的尊重,给老师面子啦。班主任听不下去了,就说回家再跟他好好谈谈吧。此刻,当爹的就开始诉说这孩子打小就是这样,上幼儿园也是因捣乱整日被老师训,回家痛打也不见效,结论是“就是这样的孩子!”然后客气地对老师说:“您多费心!”转身带孩子走开时朝孩子说句“看你,总这样”!男孩无所谓地笑着。

对于男孩来讲,已经习惯了,自己不守纪律,被老师训,然后老师告诉家长,家长再训骂几句,严重了打几下而已,就过去了。至于自己为什么被训,错在哪里,他没想过也大约不清楚,只是一次次在看老师与家长的告状游戏。

我辅导小学生时也有过类似的沟通误区,后来还是校门口的保安老师提醒我:作为老师,就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尽量不要找家长,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本来就是家长管教不了的,要不也不会这样。想来很有道理,后来在面对孩子的顽劣时,告诉他在我这里就必须听我的,孩子还会搬出家长来吓唬老师,见没有效果,也就收敛了。

昨天那一幕让我很是感慨。老师和家长沟通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如此沟通的结果是孩子屡教不改,甚至更加大胆,因为当着他进行这样的沟通,孩子就明白了,原来不仅家长拿他没办法,老师也拿他没办法,要不,怎么家长向老师告状,老师向家长告状呢?这样的把戏何足为惧?

如今社会环境复杂,孩子们接收的信息量大,一个个都是小人精哪!只有家校配合,教育效果才会好。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必不可少,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是夸孩子在校进步,老师一定要当着孩子面跟家长说,这样的话孩子肯定听进去了,家长脸上有光,定会乐呵呵地善待孩子,孩子受到正面激励,自然想继续表现好。

如果是前文所说孩子表现不佳,那就避开孩子,私下进行交流为好。做老师的要先弄清家长的教养态度,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提出建议,立场和观点要鲜明,而非告孩子状,朝家长求救。若老师与家长相互告孩子的状,孩子就成了被踢来踢去的皮球,问题无法解决不说,甚至因强化了负面评价,愈演愈烈。

我很赞同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所说,学校是家庭教育的进一步补充,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而非只是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被动面对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今做老师和做家长,都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方能对症下药。仅凭训斥来纠正孩子错误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网络时代带给我们大量的学习机遇,不懂得孩子心理,不能针对孩子的问题做出有效沟通,应视为老师和家长的失职。希望忙碌的老师和忙碌的家长们,不再做那种无效沟通,徒劳无功,而是通过学习改进自身的教育品质。

其实,无效还算好的,最可怕的就是老师和家长都那样斩钉截铁地做出“就是那样的孩子”的消极定性结论,对孩子一生的潜在伤害性和负面影响都很大。

备注:本文原题目《无效的沟通》,原创作者高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班主任治班策略:通过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在班级中的地位 初中班主任张老师 9月14日 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一个很...
    汉唐雄风阅读 13,915评论 5 77
  • 白云俯瞰着河流 干涸的可怜 河流仰望着白云 真情的企盼 白云挥舞起了翅膀 招集着天空的伙伴 群舞着翻滚着 交集成滚...
    吉羊玉奕v阅读 3,051评论 4 5
  • 头顶是昏黄色的天空,鲜有的星星眨着眼。有风,冷的人发抖。 四周不亮,但这街道不至于黑到让萧南花了眼。他分明看见那两...
    奕布小新阅读 2,415评论 0 0
  • 某一刻,突然食不下咽,想到许多堵心的事,于是乎落下泪来。可是,这能起什么作用吗? 到洗手间,看着镜...
    细思笃行阅读 3,590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