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why型人,赋予事情足够的意义
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给它赋予足够重大的意义,也就是多问“为什么”,想清楚这个问题再来做事情,会有不一样的眼界,这就是why型思考的人。做一件事情,除了自身的行动力,如果再加入一个足够大的成本,那就会更有行动力,这个成本除了时间之外,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最有感觉的就是金钱,那多少才算是足够呢?我自己的定义是:足够到让你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疼,钻心的疼,介于那个你无法承受的分界点上。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自己,我们把足够多的时间资源投入到一份工作上,大部分时候是为了一份薪水,而没有想到从这份工作中能获得什么?工作的时候我们也行动了啊,我们是去工作了,可我们有可能没有明白我们工作的真正意义,为什么做这个工作?为什么有当初的选择?这两个问题从一开始就没有问过,当然也就没有想过,即使在之后从工作中生出厌倦和焦虑或者失望的情绪时,也会当然的认为这就是工作而已,收入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工作,我们看到的只是眼前,很少去看未来,看自己在职业道路的高度、深度、广度和温度的可能性。那么, 我们目前的投入行动方式就是不可取的。
找到价值观
怎么调整呢,那就是开始行动起来,找出自己的那个价值观,不断的向自己确认,向内求。什么是更重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多问自己这两个问题,通过高频次的问答之后,形成条件反射,从而达到无意识的调整出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注重“用时”而不只是“学时”
在确认和践行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那么就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也就是避免跳入只看“学时”不重“用时”的坑,这个坑用流行的话说就是“懂得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说的“量质”并重,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不能一味追求那个数量上的绝对数,如果你拿这个数据去和浩瀚的知识海洋比较,比九牛一毛还更渺小,毕竟现在知识生产的速度,已经远远快于我们掌握它的速度。唯一可以做的,是在自己的价值观基础上,找到自己能力的边界,在这个范围内,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配得上希望、配得上未来的那个人。如同生物进化,知识一旦在我们的体内生根,它也会不断生长,我们要做的是给足它养分,不断输入,不断的通过处理机制,让它可以充分的开展光合作用,呵护它成长,成为你想让它成为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