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他是一名急先锋,要遇水架桥,逢山开路

文/家奴

于谦的老婆叫白慧明,白慧明给他生了个儿子于云霆,年虽12,业已承父辈,投身艺坛,师承著名相声大师郭德纲,受老郭指点、传授,小小年纪便得真传,也属造化。 想当年,老郭这个年龄之际,还在奋斗,尝尽坎坷,老郭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至今都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老郭当是我辈之楷模。他的师父说,郭德纲一路坎坷走来,他势必要嫉恶如仇。这话深刻而富有哲理,堪称精典,并非老郭这样,那些从坎坷中走来的人,都有这样的性格。他师父说委婉了点儿,就是愤世嫉俗,有些偏激。

老郭的家庭条件其实并不差,出身于公务员之家,父亲是名刑警,从小送他上少年宫,对曲艺耳濡目染,产生浓厚兴趣。老郭对相声艺术,应该还是有有极高的天赋,否则,老郭父亲也不会把他送培训班了。

1979年,师拜高庆海学评书,后随常宝丰学相声,之后又拜侯耀文为师,京剧、评剧、河北梆子都信手拈来。先就业天津曲艺团,端茶送水、扫地擦桌,披星戴月,工作数月,一分未拿,无钱吃饭,清水煮挂面,煮成糊糊吃。

这是那个时代普遍的记忆,老郭当时还能吃上挂面,已经是相当不错的待遇,主要是老郭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那时,下七八根挂面,滴几滴香油,撒点葱花,倒点醋,放些盐,煮颗荷包蛋,美味,在当时广大中国农民眼里已经是过年了,在很多地方,仍旧缺衣少穿,生活困难,吃上挂面,已经非常幸福了。 这和老郭生在公务员家庭有关,总觉得自己不得志,郁郁寡欢,团里混了几个月,和马志明道别,马三立之子,在相声圈,是老郭的师爷辈。马志明鼓励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好好闯荡,日后必成大器。同样都是说相声的,马志明比较踏实,因他打小是一个艺人的孩子,安守本分,老郭却不同,出身公务员家庭,社会地位高,当年父亲对他的期望也高,这就是现在所谓的起点高,老郭赢于人生的起点。 随后,老郭成了“北漂”族,这是一个时代感很强的词,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人民中有

追求有抱负的人,一股脑往北京涌,特别是90年代初,更是一种时髦和时尚,北京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于是成了潮流,那一批人中有很多人取得了成功。

老郭刚创业,一个剧场,有时就一个观众,几十位演员围着一个观众转,几十块钱享受包场的待遇。可见创业之难,关健是老郭选的事业艰难,那个时候流行歌厅,到处是卡拉OK,老郭若做歌厅,早发了,可能现在也已经转行到了房地产,但老郭选了一个有挑战性的事业,他的质还是一名相声艺人,而非文化商人。为了生意,上大街发传单,拉路人到剧场听相声,这情形很有点我现在所见的小旅馆拉客的场景。 当然,创业不易,从郭德纲、张文顺、李菁,三个人表演的小舞台,至现在变成四百多人的大剧场,称得上事业有成了,但从一个企业的状况而言,老郭的事业仍有很大的挑战性。企业分原材料入厂即剧本,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现在看,最大的不足是原材料这一块。 老郭当初搞改革,德云社企业化管理,和演员签合同,一批演员不同意,认为是抢了自己的“饭碗”。我一时没弄明白,这好的事情,他们因何要反对,合伙人可以拿股,一般演员拿工资,挺好啊,如若表现的好,老郭还可以分给他股。挺好啊。但是,他们都走了,老郭只好另捧台柱子。

小岳岳于是成了“德云一哥”,当年炸酱面馆的小打工,如今时来运转,成了大明星,有谁还知他头次出场,不到3分就被轰下台,为了提高技艺,冬练三九,大冬天雪地里大声读报纸,别人休息时背段子,成功不是平白无故天上掉下来,也不是随手地上捡来。郭麒麟说,我哥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恰如其分,点评十分到位,自己不努力,谁都救不了他。 老郭如今事业上了一个台阶,文化产业化,产业多元化,也是家大业大。而老郭奋斗的四十年,差不多也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他经历了改革的艰难,也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成果。四十年之后,老郭依然还需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因为随着改革事业的发展,文化行业的竞争势必更为激烈。而经营企业,一是管理,二是团队,三是产品,品牌,质量很关健。四是销售。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希望老郭忘掉过去,老记着艰难,就可能感受不到成功的幸福和喜悦,其实,那不是难,那是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阵痛,这是必有的,因为,老郭是文化改革战线上的一名急先锋,要遇水架桥,逢山开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