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好人,来看看百度词条的解释。
老好人指的是随和厚道,性格温柔,不愿得罪人,不会拒绝别人,缺乏原则性的人。
老好人给人的感觉很好说话,很平易近人。是一个好字,实则不然。
因为不愿得罪人,不会拒绝别人,所以很容易陷入是非对错的泥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做出错误的决定。
因为隨和好说话,大包大揽,总是处理一些不该处理的事情,却丢掉了自己的根本。
因为缺乏原则性,放弃了一直坚守的原则和底线,做出来的事情和决定往往更可怕,经常好心办坏事。
因为想让所有人都满意,却忘记了任何事情根本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结果双方都不满意。
为什么要做个老好人?为什么自己的行为习惯总是象个老好人?以前一直不理解,很困惑,听了得到武志红老师的心理课,让我找到了答案。
假设我们把来自外界的反馈都比喻成镜子,那么在所有的镜子里面,有一面对人产生巨大影响力的,这面镜子叫做权威。不可避免的是,最初养育我们的人,是最最重要的权威。原生家庭,父母的权威和期待,会对我们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也许是父母,也许是最尊敬的老师,也许是最相信的的一个人。
小时候,妈妈常跟爸爸说做人难,这句话象烙印一样印在了心里。那时候妈妈总是想让所有的人都满意,做个好人。农忙的时候,总是先帮大伯二伯家干完,再来忙自己家里的东西,处理亲戚关系时,总是想让这些亲戚满意,宁愿自己受委屈,而让别人满意。在别人眼里,是一个老好人。
耳濡目染中,做老好人慢慢侵入了我的潜意识,成了我的目标,而我却混然不知。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总是以别人的评断,喜好为自己的方向,做别人眼中的好自己,却不知道渐渐丧失了自我。
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工作上想让所有人都满意,但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品质的工作就象是人民警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必须坚守的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如果警察想让罪犯都满意,岂不是纵容犯罪?到最后丢掉了原则和底线,也丢掉了自己。
生活中想让父母和太太都满意,和稀泥似的想要去掩盖问题,不愿意去正视矛盾,让家庭的矛盾越积越深,左右都不是人,最后双方都不满意。
当然所有的一切并不能简简单单归根于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你走上社会所处的环境影响以及你个人以后的成长经历。
你没有自己的是非判断,你没有自己的坚持底线,而且很容易动摇。
我明白了为什么总是无法做自己,为什么总是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为什么总是无法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为什么不敢说不?
古典说:我们这个时代大部份人都在过一种“三随”的生活---随便、随大流、随惯性;只有很少的人,真的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问问自己,真的是这样。没有目的的工作,学习,生活,随波逐流。
不停地问自己,问自己的内心,想明白了一些之前想不通的道理。
顿悟之后,知道了以后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