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甚么,我们越来越看不懂诗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冰心


最近读现代诗,感觉好多诗,都读不懂,很多诗研读再三,也理解不清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读者与我一样,都有一个疑问,为甚么,我们越来越看不懂诗了?

是我们的鉴赏水平低下或是知识水平不够吗?古人的就不说了,譬如床前明月光,譬如白居意的相逢何必曾相识,譬如黄河远上白云间等等等这些诗句琅琅上口,一目了然,又兼具诗歌的韵律与意境之美。

以现代的诗人为例,譬如上面的冰心写的诗,明白晓畅,干净简约,我们完全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冰心所描绘的那幅美景。

所以,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呢?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浅见。

个人觉得,诗还是朴素一点的比较美,太多的雕琢与修饰,反而让诗沾染了诸多的色泽与匠气,失去了韵味,失去了本真。诗一定是真挚素朴的,才能打动人心。

但同时诗又不能太晦涩、太天马行空或诘屈聱牙,更不能因为是诗,就可以能随便乱写,信手涂鸦,一定要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去连结贯穿,这样读者才能体会到你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意旨。

我一直觉的,诗歌首先一定得让读者读的懂,看的明白。

这是所有诗歌艺术或诗歌美学的基础。一首诗,若读了好几遍,完全抓不到重点,回溯了几十遍,还是云山罩雾,一脸懵逼,你说,你叫我如何摸到你的心,如何体会到你所要表达的美呢?

当然如果有人说,我的诗就是特立独行的,只写给我自己看的,那么,此种状况不在本篇的讨论之类。

因为诗歌也是一种文学的载体,一种流通的艺术,与所有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载体一样,需要被别人看见,需要流通,需要传播,需要引起别人的共鸣与共情,需要迁引出别人的哭泣或颤抖……

诗歌,如果离开了大众的共鸣与欣赏,就注定只能成为祭坛上苍凉的祭品,或是黑夜里孤独的行者。

其次,诗歌最主要的目的是要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

诗歌须得给读者一种幽深的,细微的、无法言说的美,又同时能赋予读者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当然有可能因每个读者的际遇不同,所引起的具体感发也不同。这种意境的营造就对遣词造句提出极高的要求。

诗歌是一种极简的艺术,可以说,一字抵十句是毫不夸张的说法,用最精简的字句营造一种情境与氛围,在极度的浓缩里勾勒出极致的凝练与极度的简约,于读者而言,是一种相当动人的体验。

一首诗,如果能让人回味无穷,一再行吟,就是一首真正的好诗。一首优美的诗好比一壶香茗,让人唇齿流香,久久回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其实就是想感叹一下,作为一个网龄十多年的老玩家,玩过的游戏多如牛毛,本来在网游的点卡时代过渡到免费时代的时候,老身...
    game花生仙子阅读 1,048评论 0 0
  • 六、流量控制对于服务提供方而言,集群的规模是确定的,提供的服务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对消费者的调用做限流处理,当...
    183207efd207阅读 545评论 0 2
  • 简陋的天花板,一张床,发出微光的台灯,两支显眼的针管躺在地板,一具赤裸尸体。慌乱的人群,警车发出刺耳声音。 从旅馆...
    斑斑96阅读 689评论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