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答疑19

问题:孩子对老师有情绪,父母应该如何疏导

    各位老师,同学早上好!我们刚刚已经看过了问题,这是两个家长的诉求。一个人是孩子初二,老师说少布置作业,或者不布置作业,结果还是布置了作业,孩子有情绪,爸爸妈妈不知道怎么去跟孩子沟通这个事。

    另外一个人是孩子也是初二,因为交作业,被班主任老师误解批评,从而讨厌否定老师抵触老师。作为爸爸妈妈,我们最担心的,孩子带着这种情绪,对老师的这样的一种看法,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十之八九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不可能什么样的事情,都那么令我们满意,我们也不可能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走过来,遇到的所有老师都让你满意。

    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这一类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得有一个导向,首先这个事儿的出现,他的本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他的背景知识,经验,包括他处理情绪的能力还不够,正是因为不够,遇到的这些不如意的事情,这些跟我们想的不一样的,甚至被误解被批评,被指责,这是人的适应环境,必然会出现的一个状况,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如意的事情,所以我们有情绪冲突,我们在处理这种情绪冲突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走向了对环境的接纳和适应,同样的,他在接纳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他更了解了自己也接纳了自己,他跟外部的环境,跟人在冲突中的表现得越来越和谐,适应能力越来越强,有一部分孩子,没有走向一个更好的适应过程,而是走向了更多的冲突,走向的冲突本身,孩子就想不通,甚至有的孩子因为被一个老师两个老师伤害过,进而对整个老师这个群体都产生了恐惧。

    两个妈妈,家长问的问题特别好好,其实都是我们所有父母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包括我,我在我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就跟我儿子经常聊,然后会有一些提问,孩子也有好多问题,我为了避免,或者帮助孩子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如何主动的去适应他,所以提前打预防针,跟我儿子聊,为什么要尊重老师,什么叫尊重老师,我说尊重老师有俩含义,因为他年龄小,那我就从他的年龄角度来跟他谈,尊重老师,是你和知识做朋友最有效的途径,你经常跟他谈这个事,所以后来我发现孩子在上学的过程中,确实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

    孩子对老师会保持彬彬有礼,有时候回来了还略带成就感的,我今天给老师鞠了俩躬,我特别喜欢一个老师,一个给老师鞠了个躬,一个是给他脑袋后边儿的知识鞠了个躬,对我们家长来讲,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给孩子做铺垫,打预防针,这是个很必要的工作。

    另外,我们其实也是修正了孩子的认知方向,给了他一个方向,你怎么去认知,认识老师这个群体,所以才鼓励孩子给老师鞠躬,我在给孩子的21堂课里边,有一课叫《生命的摆渡者》,讲的就是老师,你不防的让孩子听一听,我讲给孩子听到21堂课《生命的摆渡者》。有孩子听了这堂课,见了我之后给我鞠俩躬,干嘛呀,他说老师,我一个是鞠给你的,一个是鞠给你脑袋后边儿的知识的。我说你是你是从哪儿学到这么高深的学问的,他说老师,我就是听你那个21堂课《生命的摆渡者》我理解的,所以老师让我摸摸你的脑袋,还有几个这样小孩儿,还有一个是腿受点儿伤,正在养病,非得让妈妈带她到我讲课的会场,目的就是抱抱我,摸摸我脑袋后边儿的知识。这就是孩子,我们得去给孩子建立一个,就是认知此类问题的规范,孩子的价值观,就会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去看问题,如果我们爸爸妈妈在这个事里边纠结,我们看问题的维度不够,孩子也看不了多远,这是一个我们爸爸妈妈首先这个事你是怎么看的,你才知道怎么去引导他。

第二个,我们要谈一个更深层次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说孩子的情绪,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产生冲突,他有情绪了,这个事儿是个情绪问题,也就是说,道理上孩子都知道,如果我继续跟这个老师死磕下去,影响的一定是我。那么在情绪面前,即使对自己不利,我知道,这个会影响到我的学习,我知道,这个甚至会影响到我中招,高考,影响到我的前途,但我就是要跟你死磕下去,对抗下去,就是不喜欢你。这个,得把孩子的情绪,帮助他释放掉。我们都知道,就是当人有情绪的时候,就没什么道理了,人就会被情绪支配。在1962年的时候,我们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就是研究这个肾上腺素和这个氯丙嗪实验,旨在研究这个时候,我们在1962年就得到了一个结论,原来我们一直以为是大脑在进行思考,后来我们发现,大脑其实并没有什么指示激素。它不会释放激素,大脑怎么思考,跟激素有关系,跟他接受到的激素有关,我生气,为什么还得我去劝你呀,我还得替我们老师说话,还得劝你,爸爸你可真不省心,从这个角度看,孩子对老师认知上,表面上看认知上。我道理上全知道,但是,我就是不想原谅你,我就是要跟你对抗,我就是不学习你讲的课,其实孩子的想法被激素支配指使。

    董进宇博士在爱与智慧高端培训课程里面,专门讲过这个原理,我们知道这个概念就行了,在具体的做法上,你得把情绪给他释放掉,处理掉,可以让孩子倾诉,让孩子说,比如说我儿子,他们有个语文老师经常的,在检查小组的作业,检查完之后,就是他们搞株连,小组里一个人没写作业,整个小组的成员都得被罚抄,他们小组有个学生经常不写作业,他经常中午回家之后,被罚抄作业抄课文。时间长了,孩子就有情绪,我看有一天不对,含着眼泪很委屈,说我以后也不写作业了,因为写了也没用,写了之后,还得被罚抄,他把所有的恨都恨到老师上,我当时心里想,我说你怎么不恨那个没写作业的同学呢,怎么把所有的情绪都指向了老师,我儿子很少说狠话,那天讲了很多狠话。

    我听完之后,并没有去劝他,只是顺着他的情绪,跟孩子开玩笑,我说你们老师上课开车吗,他说你干嘛,我说我打算《下午去看看哪个是她的车,我把气给他放了,我儿子就愣到那儿了,我看着我说,你别找事,他说你这个素质可不高啊,我那会儿心里就高兴,怎么转变这么快呢,情绪从老师身上开始转移到了我身上,说我的素质差,我说凭啥呀(我假装想不通),一个人没写作业罚整个小组都写,我说他凭啥呀。

    我儿子不说话,我就又问他,你们老师家在哪儿住你知道吗?他说你干嘛,你不要去找我们老师,我说我不上你们老师,我说你告诉我哪个是他们家,今晚上我去砸他们家玻璃,我儿子就说,爸爸你好歹是个大学老师,我没想到你的素质这么差。你这本科研究生都白读了,素质太差了,他说你看啊,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原来是年级倒数第三,现在到了年级前边儿了,另外,我的语文成绩其实也提升了,老师罚作业这个事儿,关键看你怎么想。我听完之后啊,我成了个小人,我成了个放人家这个汽车轮胎的气,砸人家玻璃的那一个素质很差的大学老师,一个素质很差的父亲,他现在很高贵,在这儿给我讲道理,劝我。

    类似这样的事情,我都想了想,如果因为我的素质差而成全了你的高贵,你别把情绪都对着人家老师,你能善意的理解人家老师,我素质差就差点儿吧。等孩子情绪过去之后,过了一周多。扭过头来问我,说那天是谁生气,我说你生气呀。

    这个是针对情绪问题,你得诱导孩子的情绪出来,你得允许他哭,允许孩子说,允许孩子讲一些不恰当的话,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正确理解我的意思,因为我跟我儿子的教育,他是连续的,他不是仅仅孤立的这一件事情。它是连续的,所以孩子一般,慢慢这个情绪出去之后,他能善意的理解到父亲,而且呢,他从我对老师的态度上也能感觉到,爸爸是绝对百分之百尊重和敬畏老师的,大家不要把它当成个孤立的事件去理解,我们只是针对这个情绪。

    这是一种办法,给他引导出来,把这个情绪给它释放出来。我这特别要强调的,那些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并不是他的智力水平就一定比你的孩子的智力水平高多少,人就是个有情物种,有些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你去观测一下,爸爸妈妈可能看问题比较乐观,这个孩子生长的环境比较快乐,所以他体内的这种尔茶酚氨,贝他内啡肽,你从孩子他的身体角度来测,他这些激素水平比较高,它会推动孩子去看待事物,看待问题,影响孩子往正面去看问题,正面去思考,往正面去解释。

    有些比如说爸爸妈妈比较理性,也不开心也不快乐,看问题比较消极,把所有的问题都倒向事物的负面,那么这样的孩子体内的一种尔茶酚胺,贝他内啡肽,这些能让人平静愉悦的这种激素,相对来讲,比例水平就低一点,孩子在认知环境的过程中就会遇到阻碍和障碍。

    我读硕士读的新闻学,如果你搞新闻的,都知道,没有绝对客观的事实,人看任何事物,就这个事,你可以正面解读它,也可以负面解读它,你可以做任何解释,你说到底哪个是真理,没有真理,只有解释,客观事物没有任何意义,意文是人赋予的。

    在人的世界里面,没有绝对的客观,孩子怎么想,就跟我们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它整个的氛围,爸爸妈妈的状态,包括我们的思维方式,感受模式,其实是直接相关的,这种比较积极的,乐观的,利导思维的孩子适应环境能力很强。

    其实他是解释了他遇到的各种事件,有人认为这东西不如意,有人认为他这个其实反而帮助了我的成长,有人抱怨困难,挫折,失败,有人感谢困难,挫折,失败,因为它成就了我,有人就认为这些东西他毁掉了我。

    我们爸爸妈妈能做的,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喜欢老师,但是我们能做的,可以培养孩子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孩子去正面积极的看这个事情,让孩子体内乌产生这些乐观的,积极的激素,那么当他高兴的时候,这个看问题就不一样,引发孩子的快乐情绪。这是今天与老师问题引发的这种冲突,我的一些个人见解。今天晚上是张飞亮老师特别有针对性的讲的,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这个是个很重要的一个话题。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的认识自己,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过程,苏格拉底讲那句话:认识你自己。我们不能去改变孩子,也不能去改变别人,让所有的东西都如你所愿,如果你能允许所有的事物发展都如其所是,只有一条路,正确的认识自我。

    今天晚上张飞亮老师讲的课,跟这两个问题特别契合,这是一个在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去讲,怎么去帮助孩子处理这些问题,我们原理也讲了方法也讲了,张飞亮老师这个引导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以及我讲给孩子的21堂课里《生命的摆渡者》,我们可以听听,扩大自己的认知,大家都可以去参考借鉴,这两个跟老师有冲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听听。我们今天的答疑到这儿就结束,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明天早上同一时间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