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就想把熊孩子送进去的幼儿园建筑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

杀人不咋眼,吃人不放盐

一口七八个,肚皮要撑破

茅房去拉屎,想起未带纸

《哪吒》

熊孩子”,这个糟心词一直是爸妈心中永远的痛。

      你说一个肉嘟嘟白嫩嫩小不点,从小好不容易拉扯大,细心呵护,温柔以待。没想能培养成祖国的花朵,但也没想到却养成了森林里的熊二吧!

     这感觉就像做设计,看着自己的方案一步步朝着自己讨厌的方向发展,你能忍?

     能忍!

必须能忍!

     因为领导和甲方喜欢嘛!

 但是!

      养孩子就不能按我的想法来吗?

      emmmm。。。。。。

      还真不能!

      因为熊孩子的靠山爷爷奶奶不想听你BB,同一个战壕的老公/老婆也心慈手软,就连大街上的路人甲乙丙丁也要对你指手画脚。

     有的时候能教育还好,问题是很多时候根本没法教育。

     因为熊孩子还是可爱的小不点的时候,所处环境就是一个熊孩子辈出的地儿。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母一做点出格的举动,四面八方都来blabla指责你。

     说白了!与其说熊孩子缺一个能教育他的父母,还不如说熊孩子缺一个能教育他们的环境。

     那如果真有一个能让熊孩子老实下来的环境,比如别人家的幼儿园建筑,你想把他们丢进去吗?

1

新加坡学前教育学校Sparkletots

LAUD Architects

项目是位于新加坡的儿童保育中心

优雅的圆形建筑ETFE顶棚

传递出庇护感很强的建筑气息

该保育中心的核心是中央活动区

包括一层的多功能空间

如餐厅、图书馆、室内剧院和活动室

二层是绿植环绕的连接桥

每个楼层都有游乐区和体育活动区

连续的斜坡连接了三层所有的活动空间

促进了视线的交流

2

Vereda婴幼儿学校

Rueda Pizarro Arquitectos

本项目建筑师希望塑造出

能影响使用者个人发展的空间

让教师和孩子能发展自身的认知能力

从入口进入的首先是中央公共空间

从这里可以通往各个教室

空间宽敞平坦

圆形庭院和圆形采光天窗

将室外与室内联系在一起

空间设计考虑到三角地形和地貌的因素

同时把操场设置在平台上

避免了建筑阴影对活动场地的遮挡

上平台通道沿圆柱形设备建筑缓缓而上

带来丰富的视觉乐趣

3

重庆约克北郡幼儿园

元象建筑

本项目建筑师提出“村落”概念

希望幼儿园能成为一个孩子们

能自由探索的地方

每个班级形成一个“家”的概念

每个家就是一个独立的小房子

每个家不仅在形体上相互独立

材质上也各不相同

开放式教学空间

如二层架空活动平台、小舞台

同时充分利用屋面作为室外活动场地

班级之间的缝隙作为玩耍的趣味空间

4

村庄里的“村庄”——北沙幼儿园

Crossboundaries 北京

幼儿园呼应了江苏平原乡村的的肌理

农田环境中的幼儿园

本次设计的组团式建筑

用若干“小屋式”结构分解了幼儿园所需体量

并用一片多功能室外场地将“小屋”集结在一起

营造出了儿童与自然社会接触的有利条件

幼儿园更像缩小版的村庄

趣味的空间鼓励孩子们好奇探索

处处都是神秘小花园

孩子可以自由自在的学知识、捉迷藏

就像在自家的村庄一样

起伏的屋顶

不仅呼应周边建筑肌理

而且屋顶花园还能让孩子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参考资料:

1. 图片来源于ArchDaily,gooood

2. 除特别注明外,其余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贱贱的建筑笔记重新编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