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如父母的人生导师的一句话
进入大学后,我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态度,一心埋头于学习,可以说到达了“学霸”的程度。但是,大学毕业时,正好碰上了朝鲜战争刚刚结束后的不景气时代。毕业于地方大学的我,进不了自己想进的公司。这时候,大学的指导教授通过找关系,为我介绍了一家位于京都的制造绝缘瓷瓶的公司。靠他的帮助,我总算找到了工作。
由于在大学里只学了有机化学,为了入职必须学习无机化学。于是,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我努力研究黏土矿物,并将研究成果写进了毕业论文。
这篇毕业论文引起了一位当时刚刚上任的老师的注意。这位老师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二战”前曾指导过轻金属的制造工作,也是一位优秀的研究人员。
“你这篇论文,比起东京大学的学生,毫不逊色!”老师对我大加赞赏,他还请我喝咖啡,鼓励我说,“你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工程师。”
在我参加工作以后,这位老师每次从鹿儿岛到东京出差时,都会联系我,“我乘坐的是几点几分在京都站停车的特快列车”。趁着列车停车的短暂间隙,他在车门处和我交流,倾听我工作的烦恼,给我有益的建议。
前面讲过,因为与上司意见不合,我离开了当时就职的企业。当时我纠结的是,自己是否应该作为工程师前往巴基斯坦。
我前些年关照过一位巴基斯坦的实习生,他的父亲在巴基斯坦经营一家大公司。对方多次邀请我:“请一定来这里,指导我们的工厂。”
之前,每次我都拒绝。但从公司离职以后,我总算打定主意,准备前往巴基斯坦,并得到了对方的允诺。然后,就像往常一样,趁着在京都站和老师见面的机会,征询他的意见。结果,老师当即说道:
“绝对不能去巴基斯坦。多年来辛苦钻研,好不容易积累起这么好的技术,如果一点一点地‘卖’给巴基斯坦,在这期间,日本的技术会迅速提升。到了那时,你的技术在日本就不堪一用了。”
老师明确反对,我因此放弃了前往巴基斯坦的想法。如果当时去了巴基斯坦,此后再回到日本时,作为工程师,我恐怕就完全落后于时代了。
搭起桥梁、帮我进入中学的老师,劝我考大学的老师,帮我找工作的老师,给我宝贵的忠告、让我这个工程师没再走错路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没有任何自己的算计,而是像亲生父母一样,担心我的前途,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真的,他们全都是我人生中的恩人。
年轻时的我,既没有值得夸耀的才能,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但是,不管什么事情我都正面面对,极度认真。如有应该做的事,我都会一心一意,全力以赴。我遇到的这些老师,可能是看到了我这种姿态,才给出了发自内心的意见和建议。
在每一个十字路口邂逅的老师,都给了我正确的引导,让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