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心理学大辞典》中写到:“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我们生活工作中常常如决策、计划、实施乃至娱乐消遣行为等,都需要程度不同的意志过程的参与,但并不代表这一切都需要“克服困难”,或者说有一种困难的感觉。进一步说,如果有这种困难、为难的感觉才算是心理上的意志过程,恰恰等于说当人感觉力所难及时或者人不愿出力时人才会有意志过程,而这恰恰是与意志心理过程的事实存在状况不符。

      知(即认知)、情(即情感)、意(即意志)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观意识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认知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是什么”或“什么事实”的问题。人只有首先了解事物的外在特性(或外部联系)和内在规律(内在本质),即首先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才能对它进行其它方面的深入了解。

      二是评价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有何用” 或“有什么价值”的问题。人只有了解在了解事物“是什么东西”以及“对我有何价值”,才能知道如何对它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三是意志(或决策)阶段。目的在于解决“怎么办” 或“实施什么行为”的问题。就是针对事物的品质特性以及每一品质特性对于人的价值,人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行为,以便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事物的价值特性。

    有些人决策判断优柔寡断,工作计划杂乱无章,行为举止简单粗暴,情绪爆发难以自控,生活作风贪图享受,工作业绩不思进取,这些既不完全是认知方面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情感方面的问题,而是意志方面的问题。意志是一种特殊的、针对行为活动方面的情感,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使人类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低等动物。意志的品质特性就是意志在对人的行为驱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动力特性,它主要取决于主体的行为价值关系变化的动力特性,反映了人的行为价值的目的性、层次性、强度性、外在稳定、内在稳定性、效能性、细致性等。

      意志活动的运行程序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1.价值目标的确立。人在某一时期内通常会有若干价值需要,并在大脑中会形成相应的主观欲望,这些欲望的满足具体表现为某一种价值事物(如食物、金钱、地位或爱情)的获取或价值目标的实现,其生理机制是:某一种价值目标(或价值需要的目标物)在大脑皮层中所对应的兴奋灶得到锁定和激发。

2.整体规划的设计。人能够针对已经确定的价值目标,设计出一个整体规划,并对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安排。由于任何一个价值目标必须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复杂行为来实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行为,因此整体规划的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超复杂行为的设计过程,具体而言,就是把多个复杂行为按照不同的结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并计算出每一种排列组合的价值率,然后比较并选择出最大价值率的超复杂行为。其生理机制是:某一种价值目标在大脑皮层中相应区域的兴奋灶得到激发后,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兴奋灶将对额叶区的若干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之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兴奋灶群,组合的原则是尽可能使合成的兴奋强度达到极大值,从而使各个复杂行为能够协调一致,并产生具有极大值价值率的超复杂行为。这一过程往往会反复多次,然后,把多个具有极大值价值率的超复杂行为进行比较,最后来确定一个具有最大值价值率的超复杂行为作为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整体规划。

3.实施细则的制定。整体规划确定以后,对于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就需要进行具体安排,这就是实施细则的制定。对于构成超复杂行为的每一个具体的复杂行为,通常需要多个简单行为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来协调完成,具体而言,就是把多个简单行为按照不同的结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并计算出每一种排列组合的价值率,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出具有最大价值率的复杂行为。其生理机制是:按照整体规划,某个阶段、某个环节所对应的某种复杂行为,在大脑皮层中相应区域的兴奋灶得到激发后,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兴奋灶将对额叶区的若干简单行为的兴奋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之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成一个新的兴奋灶群,组合的原则是尽可能使合成的兴奋强度达到极大值,从而使各个简单行为能够协调一致,并产生具有极大值价值率的复杂行为。这一过程往往会反复多次,然后,把多个具有极大值价值率的复杂行为进行比较,最后来确定一个具有最大值价值率的复杂行为作为实现整体规划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环节工作的实施细则。

4.具体行为的落实。实施细则确定以后,对于每一个具体行为需要进行落实。具体而言,就是把多个本能行为按照不同的结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并计算出每一种排列组合的价值率,然后进行比较,选择出具有最大价值率的简单行为。其生理机制是:按照实施细则,每一个简单行为在大脑皮层中相应区域的兴奋灶得到激发后,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兴奋灶将对额叶区的若干本能行为的兴奋灶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这一过程往往会反复多次,然后,把多个具有极大值价值率的简单行为进行比较,最后来确定一个具有最大值价值率的简单行为作为实现实施细则的具体动作。

5.意志动力特性的修正。人对于每个自身的行为动作(超复杂行为、复杂行为、简单行为和本能行为)都有一个意志,由于意志是人对其行为价值率高差的一种主观估计,因此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差,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正。以复杂行为的修正为例,意志的修正程序是:人在实施某个复杂行为之前,总会对相关的所有简单行为的价值率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复杂行为的价值率产生一个预测值,与人的中值价值率进行比较后,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实施这个复杂行为的意志。在完成这个复杂行为后,人又会对其价值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对照,如果存在明显的误差,就会对其中一个或多个简单行为价值率的预测值或意志进行修正,修正的优先顺序是:先修正相对不熟悉的、新出现的或相对不明确的简单行为的意志;如果有两个以上不熟悉的简单行为,则先修正低价值层次的简单行为的意志;如果有两个以上不熟悉的低层次的简单行为,则先修正使用规模较大的简单行为的意志。

意志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对于实践关系的主观反映(设想、计划、方案、措施、毅力等)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程度,它包括意志的果断性、自觉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具体体现为形成创造性设想、准确性判断、果断性决策、周密性计划、灵活性方案、有效性措施、坚定性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意志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感,同样遵循情感强度三大定律,即:

意志强度第一定律(即意志强度对数正比定律):意志的强度与自身行为活动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

意志强度第二定律(即意志强度边际效应定律):意志的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活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

意志强度第三定律(即意志强度时间衰减定律):意志的强度随着自身行为的持续时间的增长而呈现负指数下降。

人的自身行为活动的价值率高差越大,根据意志强度第一定律,它所产生的意志强度越大,人就会越经常地、大规模地发展这一行为活动;同时,根据意志强度第二定律,其价值率就会逐渐下降并趋近于人的中值价值率,它所产生的意志就会逐渐衰退,以至最终消失,从而体现出意志强度第三定律。

      根据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对于为什么很多事情人们知道却做不到,进行如下分析:比如,许多人曾下决心戒烟或者戒酒或改变熬夜等不良习惯源于第一步:价值目标的确立。认识到抽烟、酗酒或者熬夜等不良习惯对自身健康的重大危害。下定决心戒烟、戒酒不熬夜。接下来进入了第二步:对怎么戒烟或戒酒进行了行动规划,有的采用吃糖或者吃水果替代,有的难受的时候运动等等。但是在第三步实施行动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改变一个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这期间会产生各种痛苦与不适,比如身体上的不适应,焦躁不安的心情,烦躁的情绪等等,根据意志强度的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随着活动规模的增长和持续时间的延长,意志力是成下降趋势的,最终多数人虽然心里知道坚持下来能成功,但当意志力衰退最终消失的时候,也就接受了做不到的现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