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pter 1 •
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封面上有一句话: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
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20岁刚出头的时候,我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有喜欢的人,有冲动的勇气和年轻的资本。
那时觉得人生贵快意。也以为青春不会很快就消亡。
相信自己可以足够任性到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和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
后来发现,还是太年轻。
如果说起旅行,那人生中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旅行,还得从消失的这么多天说起。
旅行归来的这些天,一直没有挤出时间来记录下那些走过的路,遇见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
始终相信有的东西,如果能够留下来,想必还是好的。
而文字成为了最好的工具。
也成为了我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的手段。
• chapter 2 •
读书和旅行,一直是我努力去平衡的两件事情。
读书和旅行,身体和灵魂。
要始终有一个在路上。
步履不停。
也算是读过了一些书,然后内化成一些骨子里的东西。
而这20多年来,除了“读万卷书”,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行万里路”。
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子里,直到有一天我终于自己走在路上,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一些东西。
之前看过一些旅行文学,当时觉得挺同意的一些话,却忘了记录下来,过后就忘了具体的内容。
大概,只有亲自在路上,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旅行的意义。
冰叔说过,一门心思的朝九晚五,和一门心思的浪迹天涯,都是不负责任的耍流氓。
知道为何出发,也知道如何回来,大概才是好的旅行。
在路上,探讨生活更多可能性。
这里说的更多可能性,不仅是自己身上的可能性,也是和他人相关的可能性。
有人曾说,一个人活在这世上,是为了影响力。
我所理解的影响力,大概是一个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
那一股力量,鼓励起身边的人,去探讨生活更多可能性,以及自己更多可能性。
大概类似于冰叔说的“平行世界多元生活”。
某一天,一个认识很久的朋友忽然在微信上找我。
说起看完我的朋友圈,看到那些旅途中的风景,也开始趁周末时间旅行了,特地来跟我说一声。
后来看到那个朋友已经走过了杭州、厦门。
那一刻,内心里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呐。
就像《那些年》里,柯景腾对沈佳宜说,我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我而有一点点不一样。
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就好。
• chapter 3 •
一个人走过了很多地方,重庆,成都,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
要说旅行的遗憾,在丽江没有去大冰的小屋丽江总舵是遗憾, 没有偶遇大冰是遗憾,一个人旅行也是遗憾。
在丽江一家书店里看到一句话,一个人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只是偶尔觉得孤独,目之所及的风景没有人可以分享时的那种深深的孤独。
关于旅行的意义,可能大概就是,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而更有趣的是,在路上可以遇见更多有趣的灵魂,探讨生活更多可能性,也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旅行重要的是出发。
有人问我旅行的攻略,有人说羡慕我说走就走,自己却一直徘徊不定,担心钱,没时间是两个最多的借口。
关于旅行的认知,我一直赞同冰叔说过的:
一门心思的朝九晚五,和一门心思的浪迹天涯,都是不负责任的耍流氓。
要做就要做到平行世界多元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
一直自诩“不做一个有故事的人,努力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所以回来之后也一直不愿意动笔写什么所谓的游记或旅行攻略。
却发现自己的记忆力不太好,仿佛只有写下来的东西,才能时刻提醒着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过往和经历。
旅行中认识很多有趣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故事,自己身上也开始慢慢积累下故事。
而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往往他们也都曾隐忍过你尚未经历的挫折。
我还是不想做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有很多很多的梦想,想开一间书店,卖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书,也会在角落里摆上几本自己的书。
想开一家咖啡屋,如果可能的话,和书店合并成一家咖啡书屋。
不为了盈利,只盛放故事。
你给我故事,我送你一杯咖啡。
还想着以后再大理或者丽江开一家客栈,你留下故事,我免你房费。
来来往往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一个眼神就能知道。
在客栈墙上挂上满满的车票机票,填满涂鸦,满是人情味。
然后在一切安定下来之后,再选择离开。
你知道我是个诗人,诗人不能老待在一个地方,我现在决定去流浪了。
流浪,孤独,写诗,这才是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