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0后还感觉有人在耳边喊着我们这一代的叛逆,但是转眼之间那种声音就越来越小了。
有一堆00后开始闯入了职场,替代了原来我们做的一部分工作内容。他们活泼又恣意地谈论着下班去哪里吃喝玩乐,才发现我的脑子里已经过滤掉这些简单快乐的欲望,脑子里只有发展和搞钱。
我发现我比以前更不爱笑了,指的是由衷的,假笑还是会的。
我们真的老了,90后老的像以前的80后一样,开始是谁的前辈了。那种老鸟感,就是看着小孩们还在生日会里抢蛋糕玩游戏,我们也只是淡淡地拿起手边的一杯茶嘬了两口。有时候看着新闻,世道怎么差了,哪个行业又不好做了,平淡的心里毫无波澜,有种到我再说吧的微死感。
我现在在学着就是不要“好为人师”,这种东西就是压不住的想蹦出来,我猜这可能是前辈的通病吧。以前刚上班的时候,个别60、70领导最爱对我们指指点点的,偏偏90后的个性又是出了名的。于是领导们不仅在工作上的挑剔,还有各种行为上。什么穿得短啦,坐座位应该坐哪里,敬酒应该说什么啦。能理解他们就是这样过来的,有的人学了一堆奴性回来也就这样传承下去了。
有的领导很懂搞“威严”,不苟言笑,阶级分明,在他身边,都得表现的谨小慎微才能在公司生存,他乐于看见大家的“毕恭毕敬”,这样他才是个像样的领导。
到了今日,90后开始上位,却没有办法遵循“威严”管理,因为思想上是互联网腾飞时代带来的理念,秉承着“大家不过合作的关系”想法,像过家家一样,你扮演的是管理者,他扮演的是执行者,你若过了界,那他便不跟你玩这场过家家了。于是互联网的扁平化管理开始流行,起个外号或者英文名代替了某经理,某总的职称。
还记得以前父母常常说我们90后很幸福,所有经济条件都好了,也不用挨饿了。其实90后看00后也很羡慕他们的职场环境,因为大部分90后都能用理解的态度和他们合作,允许下班“躺平”,允许表达,允许“拿多少钱做多少事”。过去的环境思想是统一、标准的,这是00后无法想象。
当迈向了青年奔向着中年。青葱岁月,我好像什么也没干成,至少没有达到我理想的一半。我想快乐,但是快乐已经不能简单获得。我也开始有了好多根白头发,这些白头发好像预示着剩余的时间还剩60%-70%。
现在很流行“你即便什么也不做也没关系”以及“人生不过是场体验”的思想,躺平无罪,躺平万岁。我还记得我小时候被教育的是要努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天资来看我好像怎么卷都和这个标准充满距离,长大就是一个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这个过程吧。
再回到备忘录里看到曾经写下的目标:
·运用新工具,与时俱进(每天运用AI也是做到了吧)
·每天看书(做到偶尔看)
·锻炼(做到了一周3-4练)
·能与人沟通的英文(每天在打卡英语,还没达到这种程度)
·提升学历(做到了)
·学吉他(还没开始,已准备放到退休完成)
·做内容(已经在做了)
·经济富裕(还没达到)
·行业有名人(还没达到)
看起来幼稚的目标,也做到了一半,其实也是很棒了,人生不就比命长嘛,只要健健康康的就是财富。拉长战线,把剩下的继续完成,要实在完成不了就完成不了吧,删掉就是了,何必和自己真过不去呢,好吧我也被现在的思想洗礼了。
至于,90后老不老的,我们这群叛逆的非主流就是真到了60,我想也是很可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