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知通,那时的医学不发达,他竟能活到73岁,实属不易。
应该说,这与孔子具有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爱好,深知健康的重要性是密不可分的。
不是么,他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怨天,不忧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曰常注意调节自己的生活,除精读诗书外,还乐子从事唱歌、弹琴、驾车、打猎、钓鱼、登山、射箭等活动。
特别是到了晚年,孔子根据他长寿的经验,把人的养生之道归结为“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的意思是说,在人的一生中,要警惕三件事:年轻时不要沉迷于儿女之情;壮年时不要好胜喜斗;老年时不要贪得无厌。
无疑,孔子的养生之道和中医的养生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孔真人》卫生歌中就说过:“欲求长生需戒性,人能戒性还延命。”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历代名医平均寿命77.5岁,他们长寿的奥秘大概也在于“三戒”吧。
看来,老祖宗的养生方法还是非常奏效的,既不用花很多的钱,还没有什么副作用,只管记住“三戒”并付诸实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