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后,小学的孩子取消了测验,考试,排名,只按分数评定成绩等级。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在忙乱中努力适应探索。
同事家的女儿晓敏,今年上五年级了,学校离家很近,可以自己上学回家。进入冬季白天短了,上完托管班天已经黑透,妈妈下班刚好去学校接上她一起回家。学习不似从前经常有测验或月考,很多时候老师只点对点通知到家长孩子的学习状况和结果。
小敏最近一次英语听写,得了20分,同学中也有不及格的,但有三分之一同学也在80-100分。同事是个对孩子不算很严格的爸爸,主张对孩子放养,大原则不错就行。一向以豁达乐观著称,这次有点着急。
老师估计也是觉得孩子需要激励监督,给家长推荐了学习软件,孩子可以自己跟读朗读还可以录音,老师和家长可以在后台查看孩子学习进度,完成度好还有小礼物。晓敏很喜欢,很有积极性。同事也非常认可这个软件,也赞成学语言要多读多用。
昨天正上着班,他给我说老师在班级群通知家长卸载软件,不需要再在这个平台学习。很好的学习辅助手段,为什么取消?觉得很遗憾。结果不到下午下班就有家长反馈,班级里有家长投诉老师使用了学习软件,增加孩子学业负担......没有理会通知,他执着地保留了学习软件。
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我想老师的初衷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认可并支持的,这位投诉的家长是出于什么心理?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家长除了交学费,低年级的时候辅导下作业,日常全仰仗老师严加管教,也多亏老师严厉督促,我才能上出来学。现在还记得小学数学老师拿戒尺打手板贼疼,初中的时候遇到一个如父亲般关心学生的老师,高中的英语老师是个上海女知青未返城,留在我们十八线小县城任教,因为对学生严厉被取了各种外号,守晚自习见不得睡觉不学习因而和牛高马大的一米八打个男生起冲突,她身高也就一米六出头,都知道她是好心,但青春期的叛逆根本不领她这份情。我们上学那时候很少有家长因为老师管学生体罚学生或作业多去投诉老师,投诉的大多是师德师风确实有问题或者是乱收费。
感觉现在的老师挺难的,孩子不好管太狠不敢管太多,不能体罚甚至不能说重话,但老师如果真的对孩子不闻不问又觉得老师不负责任,稍不留神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校也不满意,夹心饼干两面受气。作为家长都有护子心切的时候,但咱也不能不识好歹不是?家长不论真假不分好坏不辨是非,这是爱孩子还是在给孩子树立错误的榜样?这样护孩子护得了一次能护一辈子吗?作为旁观者都觉得老师冤枉,更别提老师内心有多憋屈。
我自己的孩子还小,刚上幼儿园,还没有具体的课程设置,自己在电视上看了启蒙英语的宣传广告,要了很多次,先报了体验课,他非常喜欢,跟他沟通确定后,花接近三千元报了为期一年的系统课程,到目前三个多月,每天早起学习15分钟左右,坚持得很好。由于双减政策出台,平台的陪学督学老师有被裁的有转行或失业的,沟通群里老师的身份变成了成长陪伴师,基本不再对课程进度进行督学,主要分享互动变成了与孩子心理、行为习惯培养,还有故事、绘本的分享。
实话说有点不习惯,我是冲着课程来的,改革后虽然平台在各种弥补,课程还在辅材也还在邮寄,只是少了老师参与总感觉不对劲,大概就是被老师管习惯操心惯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过渡,孩子渐渐习惯了没有老师的鼓励和督促,只觉得这是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作为家长只能自己多费点心思继续辅导孩子坚持下去。
希望,我孩子的老师被善待,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能被爱,能被正确教导,有健全的人格,有端正的三观,能分辨出谁是真正关心爱护他的人,能分清楚是非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