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介绍两本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和《番茄工作法》,人与人的差距不是由智商来决定,它取决于有效的时间管理,长久的自我约束会将差距越拉越大。
《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
1.
里面提到很重要一点,不要用严格的日程表来规划自己的时间安排,将一天的时间划分成若干个时间段,早上、上午、下午、晚上。根据这四个时间段来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顺序。
严格的时间规划不但得不到想要的时间管理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一般来说,人们往往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设置的要求往往也是很难达到的,严格的时间规划不但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信心,让自己陷入自责和尴尬的境地。
另外切换时间段要有仪式感,通过一些仪式性的动作来完成,标志着上一个时间段的结束,新的时间段开始。比方说,你晚上要阅读两小时的书,结束的时候,你可以去泡杯牛奶。标志的上一个两个小时的阅读活动结束。
2.
第二个重要点,早睡先要早起,用早睡到逼自己早起。另外,赶工作要早上赶,工作早上赶也是为了倒逼自己早起。晚上可以阅读思考,再晚一点可以准备第二天的工作。
早上起床可以用双闹钟。第一次闹钟是小声的,只有自己房间能听得见的。第二个闹钟是非常大声的、震耳欲聋的,如果你不早起的话,可能周围房间的家人都会被吵醒。
刚开始没有早起的习惯的时候,为了早起而早起,到后来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后就不能为了早起而早起,早晨的这一段黄金时光要好好利用起来,晨跑也好,晨读也好,慢慢的,时间会证明一切。为什么有的人早起能改变一生,有的人则不能,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老年人",我们的爷爷奶奶一辈都起的很早,规律的生活,时间被琐屑的事情占据着。如果早晨的时光没有让给学习一丝一点,时间是证明不了什么的。
3.
书中还提到了第三个重要点,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整件事。我们一天当中并没有很多大块的时间去处理一件事,很多人基本上都是处于碎片化时间,碎片化信息当中。参加工作之后,这个很能体现的出来。关于碎片化时间,该怎么利用呢?
举个例子。写一篇文章,像我前面的拆书过程,写的东西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完成的。如果给你大块的时间,给你一上午或者一下午,你反而写不出来什么东西。反而会有更多的纠结,纠结立意、内容、架构等等,因为你感觉还有大把的时间,慢慢的,时间就被消耗了。而且灵感不是集中在某个时间段爆发的,你花大把的时间都不一定会有灵感产生。灵感一般都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在碎片化时间当中,或许能产生很多灵感。
其实,一篇文章,写出来大概或许只要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以内。但是前面的构思立意,包括你要说的一些内容,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打磨。这些思考都可以分散到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当中去。有时候吃饭、包括走路的时候,都可以想一想,这篇该怎么构思?这篇拆书文我该怎么做?我到底要说些什么内容?
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这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效率。所以说,基本上写完一篇拆书文的话,包括语音输入,包括自己修改、整理、排版,一两个小时之内是可以完成。前面的铺垫,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的构思、立意、内容,而这些碎片化时间都是可以很好利用起来的。
提完碎片化时间不得不提一下碎片化专注。一个专注、放空、专注、放空的过程。它不提倡人一直专注,因为人的精力有限,专注力有限,人需要休息,那么,在有效的时间内专注,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效率。例如专注一段时间后可以选择小范围走动走动。
《番茄工作法》
关于时间管理方面的一个有效流程。里面提到25分钟为一个番茄时钟。25分钟内,保持自己的专注力,不玩手机,不玩电脑,专注自己要做的事情。通过自己一天内完成了多少个番茄时钟来计算自己的时间管理效率,用番茄时钟可以了解到自己一天内有多少时间是有效时间。
根据任务或者要做的事情的大小,预设番茄钟,预设自己要花多少个番茄钟来完成它。把实际花费的番茄钟数量和预设的比较,来看看自己的办事效率。将任务或者事情拆分为多个番茄时钟。在这多个番茄钟内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任务和事情,提高自己的专注力和办事效率。
当然番茄工作法的规则太过机械,需要很强的自律来把控。人是喜欢自由的,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运用番茄工作法。你可以将自己的番茄时钟调成20分钟也行,一个小时也行。另外也不必把时间规定死,二十几分钟也行,一个小时多也行,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不管怎样变化,最终能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