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与梁朝伟两人间的关系一直颇为微妙,也一直常为人所津津乐道,两人在电影上成绩斐然,但几乎从未合作过。这两人间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周星驰和梁朝伟早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当时周星驰受到偶像李小龙的影响,一直有一个当演员的梦想,但他又不敢一个人去考无线电视台的演员培训班,于是便拉上了好朋友梁朝伟。天意偏生了如此弄人,谁知道梁朝伟竟然考上了而自己落选了。
现在想想,《三傻》中有一句台词真是切切实实地描绘了这样的心境,“你的朋友不及格,你感觉很糟;你的朋友考第一,你感觉更糟。”
后来,周星驰几经周折,终于进入演员夜间培训班,毕业后成为一名儿童节目主持人,此时,梁朝伟已经成为了一个有台词的配角了。在演员的道路上,周星驰的节奏似乎总比梁朝伟快上一拍。到了如今,两人在电影圈的成就几乎是平分秋色(个人总偏向于周星驰的影响更大)。
梁朝伟几乎可以说得上是天生的演技派,他的演技毋庸置疑,上天给予他的天赋似乎能将种种角色的神髓手到拿来,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他对角色的塑造、拿拈上都独具特色。
我们再来说一下周星驰,这里有两个小细节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相信不少人都会记得在周星驰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喜剧之王》里有一个情节,导演要招一个跑龙套,周星驰毛遂自荐,导演便要周星驰做一个紧张的表情,周星驰便反问道:“严格来说,紧张的表情也分几种。”导演便说:“医院生孩子那种。”接下来的的情节想必大家也知道,十来秒之间,周星驰各种不同的表情轮番上映,令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点,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电影中,作为一个临时演员的主角尹天仇,无论他在片场有没有戏拍,很多时候几乎都是打着领带、穿西服、皮鞋,俨然都是一副正经的模样。
第二,在1988年,香港无线电视台曾经拍过一部名叫《大都会》的电视剧,周星驰在里边饰演一个反派角色,这个角色作恶多端,最后被人在电梯里枪杀。据说在拍摄完最后一幕时,已经接近清场了,剧组所有人都已经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去,只有周星驰站在电梯外徘徊不走,也不去收拾。导演问他干什么,周星驰便说了,如果我死在电梯门中间,电梯门不断碰撞身体,肯定会让所有的观众过目难忘。导演一听不错,马上把已经收拾好东西的剧组叫回来,把这一幕重新再拍了一次。这一个小细节令同在一个剧组的郑少秋印象深刻,2015年,在《美人鱼》的发布仪式,郑少秋就当众回忆起这件事情。
说完了上面两点,估计可以隐隐感觉到周星驰与梁朝伟的天赋奇才不一样。有些人会觉得周星驰是天生怪才,但我反倒认为,周星驰的成就并非天成,而是来自于他会不断“死磕”一些平常人已经忽略的基本细节,正如他会仔细揣摩紧张或者开心的表情可以分成几种、应该如何表现;思考要怎么死才能让人印象深刻;经年累月地在床边放着一本叫做《演员的自我修养》的书一样。
相反,一些演员总习惯于在银幕前表现他们犹如“僵尸”般“迷人”的笑容。说是“迷人”,是因为他们确实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盛世容颜,说是“僵尸”,是因为我们只要稍微想想,无论遇到怎样的情节,这些演员总会露出同样的“迷人”的笑容,这样做的目的似乎要让观众醉心于他们的容颜而不是为了电影的剧情需要。
其实啊,在某种的程度说,会“笑”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试想一下,谁不懂得在镜头前面笑呢?关键是知道“为什么笑而笑”,笑的来源有很多种,有的是因为心上人的回眸,有的是源自内心的自信,有的是因为孩子的出色,有的是因为阿谀奉承,能够根据笑的来源而表现出笑该有的细节,这才是最难的。
小时候有一篇课文,内容大概说的是达芬奇画鸡蛋,相信大家都会有点印象。以前读的时候没有明白这篇文章的意义,大约就以为文章说的是“做事要认真,连画个鸡蛋也不能马虎”之类的。后来去学画画,突然间才明白了“达芬奇画鸡蛋”这篇文章真正的意义。
有天赋的人画个鸡蛋,能把这个鸡蛋画得十分的“俊俏”;但真正的大师不是简单把这个鸡蛋画得好看,而是深究于如何表现鸡蛋的每一个细节,比如鸡蛋的角度、质感、弧度等等。画一个鸡蛋不难,难的是画出来的鸡蛋每一个角度、细节都能做到位。
我们再来看一下我们身边,工作中往往不缺少一知半解的人,甚至说绝大多数人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技能只是永远处于一个“一知半解”的状态,从来没有尝试过去了解这项技能背后的各个细节、问题、更专业的知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喜欢唱歌的人只能一辈子唱卡拉OK,而不是成为歌唱家;为什么很多学财务的只能一辈子成为会计,而不是成为财税专家;为什么很多演员只能成为明星,而不是成为真正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