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中的困惑及解答

图片发自简书App

pupu跟我普及了关于青少年青春期的一些知识,还跟我谈到孩子成长期父亲角色的重要性。

如果前6岁前跟孩子的关系不好,那么孩子青春期是可以弥补的,重整关系,改善亲子关系。

我明白了10-20岁是孩子的青春期,这个时期孩子自顾不暇,青春期包含三个方面:孩子本身的性格与遗传基因;这个时期孩子本身身体方面的动荡以及周围环境对她的影响;孩子内心的矛盾,内心沸腾及燃烧,以及自我化解。

当下孩子所处的阶段,她们追星,可以问她们喜欢偶像的什么地方,不要以自己的眼光跟明星贴标签,否定孩子喜欢的名星。

问孩子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是想成为哪个一样的人,从网上找到相关人信息进行了解,可以跟孩子说自己的感觉,但不要否定孩子的认可。

对照pupu说的这些,明白了女儿当下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每个孩子必经的阶段,一切都正常,不要过于为孩子的行为焦虑担心,感觉孩子不开心,可以ask她,或是直接跟她说:妈妈感觉你不开心了,可以告诉妈妈原因吗?或是直接告诉孩子:妈妈无条件支持你,妈妈是你永远坚强的后盾。且不要像大师那样教导她怎样做,保持倾听,同理心就好。

听pupu说完的这些,顿时感觉豁然开朗,焦虑的神经无形中褪去,阳光重新沐浴我的心灵。

pupu又跟我谈到孩子成长期父亲角色的重要性,她知道我们是单亲家庭,告诉我们不要着急,跟我说了两个事例:有一个家庭是让孩子的外公承担了父亲的角色,另一个家庭则是让收音机承担了父亲的角色,我想可能是一种男性组织的节目或是评书中的人物。pupu还提到可以跟孩子读一位男性名人自传,还可以跟孩子报一个体育项目,找一个优秀的男性教练,从中都可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她提到的这些很宝贵,心中植入了一个新的观点,我忽视了孩子成长中父亲一方的陪伴。想当初家中重男轻女我是7岁半要上学才回到父母身边,不巧的是来到父母身边不久后父亲就得病了,往后三年当中他不停的去往北京广州长沙治病,三年后我11岁那年他还是离开了人间。

后来有一位叫老九的叔叔还没走进我们的生活,就被弟弟给怼了回去。从此以后母亲就带着我和弟弟三人相依为命,记得那时姑父姑姑对我们很照顾,每周都会送好多菜与零食过来,当时懵懂没有太多敏感的想法,活得也挺开心。

没想上初中后却变得自卑,只看到同学与玩伴有爸爸妈妈,我没有爸爸,心中的那扇门不知什么已经关闭,以至于长大后择偶都没有标准更谈不到主见,也不知自己是否真心喜欢对方,更是没有去想过对方是否喜欢我,婚后也不会经营家庭。

现在女儿也成了没有父亲的人,我渴望女儿开心自信快乐健康进步成长,因此生活中会不断的给自己施压,没有很好去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

今天明白了这些,并且在网上再次了解了父亲角色的重要性,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2438667686475&wfr=spider&for=pc,认真看了一遍,后续还会多关注,当然我最重要的还是要关注自己,自己做个开心自信快乐的妈妈,孩子也会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力量。

加油!


pupu将这次谈话做了总结,她罗列清楚总结到位:

“初一的女儿不开心,我也不开心。担心她会不会无法化解一次次的积压,我好焦虑……”

50分钟的沟通

1.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是什么?你眼中的异常,真的是异常吗?——《发展心理学》

2.你的焦虑,如何化解?——理性分析,精准定义问题。

3.沉迷偶像怎么办?——放下偏见,带着好奇心去寻找答案。理解包容彼此不同的审美。

我们都曾经走过充满迷茫痛苦狂躁的青春期,走过就忘了。谢谢孩子让我们重温/p>


感恩pupu教我心里学知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