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LI
坐上火车的那一刻,我并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怎样的三天,会不会遇见坏人遇见危险遇见我从来不曾经历过的故事。毕竟一个人是想了多久才有独自出发的勇气。我很庆幸,遇见了军官叔叔,晶晶,李诗思,常叔,还有青旅里其他的和我一样的姑娘。
6月20号。座位依旧是靠窗的,旁边是一个30多岁的叔叔,斜对面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妹子。妹子很开朗,开口说了第一句话。妹子是南昌理工的,大一,叔叔是一个军官,回婺源老家过端午。以为会很枯燥只是玩手机的车程就这样变得生动鲜活起来。火车晚点,1点半时终于到达景德镇。叔叔和我都在景德镇下车,我们一起吃了午饭,我要给他钱他坚决不要,说没关系我还只是个学生。他告诉我在哪里坐公交,说景德镇他不熟没法带我玩,要是去婺源就可以。我和他走去公交车站,路上他问我不怕他是坏人?
我说,我相信你,感觉不像。
十字路口我们分开,往相反的方向走去。挥手道别,我说谢谢。
旅店比较难找,向一大爷和大妈问路,他们都很热心地告诉了我。下午四点多,我顺利到达第七街青年旅社。
青旅在陶瓷学院对面,第一次住这种传说中的地方。位置在六楼,老板下来接我,一个很高看起来很年轻的帅哥,后来才知道别人都叫他常叔,30多岁了。相处下来发现他其实和我们一样,是个逗比。房子装修得不是很完善,没有空调,电风扇都没有。但整体布置很好,很温馨的氛围。蓝色的留言墙上曾经来过这里的人写满了留言,书架上摆着几本很不错的书,上面却似乎沾染了一些灰尘,一条白色的狗西西很安逸地躺在沙发上,一个学手绘的妹子在这里做义工。
沙发上我见到第一个小伙伴,李诗思。男生般短短的头发,穿着背心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她问:你等会儿要和我一起去玩吗?她也是一个人从长沙过来的,在湖南师范念书。在这样一个地方特定的场合遇见老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没来之前和晶晶约好了一块儿玩,她是贴吧里遇到的妹子,也是大一。她比我先来一天,住的地方也不同,她说等我到了她就赶过来找我。天气热得要命,我站在楼顶看到那把银色的伞,在电话里朝着她喊:晶晶,我看到你了……我下去接你。真正见面的时候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拥抱了一下。晶晶穿着白色的裙子,长长的头发,广东妹子,在南昌理工读书,也是一个人。
故事才刚刚开始。
安顿好一切的时候已经下午3点半了。我们租了三辆自行车,骑去三宝陶瓷村。正在修路,路烂到不行,有些地面没干全是黄泥,摔下去就得成泥人。村子里交通闭塞,根本没有公交车可坐,我们大概半个小时骑到村口,又热又累。可惜村口的展览馆闭馆了,看门的大爷说:你们要休息他们就不要休息啊……我们只能在外面拍拍照片,继续往前骑。还看到长得就很艺术的艺术家。碰巧有组团来的一群老年摄影家,他们和我们打招呼,亲切叫我们小姑娘。
回来下了几点雨,和晶晶吃了晚饭,阿姨说端午节,每人送我们一瓶水。虽然那石锅拌饭,很难吃。
晚上青旅楼下的陶艺街有很多摆摊的,听说大部分是陶院的学生,各种各样的瓷器、装饰品都有。我让青旅里的一个叔叔(看着觉得应该是叔叔级别)和我一起下去逛逛,淘了几条手链,女孩子就是这样。
6-21,五点多就醒了,窗外下着大暴雨。我们的计划是去瑶里。雨渐渐小了,我们打车到里村汽车站,在车站对面吃了早餐,当地特色的饺子粑、冷粉。
去瑶里一天只有两趟汽车,7点半的这辆挤满了人,大部分是去游玩的学生。还好够幸运,找到了一小块坐的地方,不然我真怕自己撑不了两个小时。
瑶里是个温婉的江南女子,养在深闺,少有人识。
我们没有买联票,景点分得太散,不愿包车上去。只是在古镇里走走,感受一下这种最原始自然的气息。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分布在瑶河两岸。悠深的小巷子,弯弯曲曲,分不清哪条走过哪条没走。天下着小雨,撑着伞,我们放慢了步伐。
晶晶真是美美哒,拍照片都好好看,这种文艺的地方适合她这样的女孩子。
李诗思那个逗比,她说她就适合摆那些奇葩的姿势拍照。
在这些巷子里,住的大部分是老人。我们看到的唯一一家深藏在巷子里的小店,老人站在门口正用粉笔想写“住宿雨衣”,感叹了一句,写不来了啊。晶晶帮她写好了那个“雨”字,我们便进去看了看。晶晶开口叫她阿姨,后来才觉得好像很奇怪,哈哈。买了一点纪念品后,我们坐了一会儿。奶奶人很好,让我们吃她自家种的黄瓜,讲这个村子的故事历史,可惜我们没有买票,不然她可以带着我们参观。相遇即是缘分,告别了奶奶,她说,以后有机会再来玩。
中午在瑶河旁边的“瑶味饭庄”吃饭,我们点了当地的特色菜咸水粑,苦株饼,加上一个酸辣土豆丝。我们临河而坐,菜上来时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尝下,味道还不错。等了很久没有等到饭,小姑娘跑过来问我们吃完没有,似是要赶我们走,那时候下起了大雨。
饭来了,吃起来却感觉没怎么熟,硬硬的。老板娘过来结账时一分钱也不少,还板着脸很厌烦的样子,说饭都没熟时她都懒得看我们一眼,更别说道歉。对这里酒家饭馆的印象瞬间不好了起来。
下午我们去了浮梁古县衙。比较麻烦,先从瑶里租面包车20多分钟去鹅湖,再从鹅湖车站坐班车去浮梁县,一个多小时睡得昏昏沉沉。我们三个傻姑娘坐过了,等不到公交,又只好拦了一辆红色的小三轮车,让他送我们去古县衙。司机大叔和我们谈条件,说我们给他50他就带我们逃票,还好机智的常叔早就告诉了我们怎么从后门进去。大叔劝我们无果,猥琐地笑着说(反正我觉得是挺猥琐的),我把你们三个拉去卖了,你们怕不怕?
大叔,我们只有按斤算才值钱,把我们卖了还要倒贴钱……
大叔把我们送到后门口,外面下起一阵暴雨,他让我们避会雨再出去。当然没有票是进不去那个五品县衙里面的,那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影响。天阴沉沉的,就像到了晚上,我们沿着路走,走过一家一家的陶瓷店,还有一个陶艺博物馆,那些做工精细的陶瓷工艺品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我们并没有钱买那些贵重的瓷器,看看就好。
从浮梁坐公交回来天快黑了,和晶晶在人民广场站分开,我和李诗思回了青旅。话说广场那里那个拌冷粉的男生真的挺帅的。
下午来了三个妹子,两个都是98年的,高中刚毕业。感觉自己真的老了。常叔说,不如大家晚上一起出去拼饭吧。我们在“风波二季”吃的,很古风的一家饭店。那里的菜太好吃了,几乎是我来江西吃过的最好吃的,铁板粉丝、宫保鸡丁、小黄鱼、麻婆豆腐都超级赞,还有鸡爪超级辣,那小妹子的嘴都通红通红的,还说辣得好爽,还有我没喝过的菜根汤( •̀∀•́ )。。常叔永远是第一个被杀的,因为他实在太厉害了,不弄死他后患无穷。喝了一罐啤酒,觉得那样的时刻真的很难忘很幸福。一个东北的妹子坦诚说自己是同性恋,大半夜的大家居然讨论起了对同性恋的看法。一点左右我爬上床。就这样度过了我在这里的最后一个夜晚。
清早起来,我在留言墙的一角写:遇见和我一样的你们。再见。
原本计划上午逛雕塑瓷厂,时间不够,只是沿着那条大路走了一遍,没有赶上周末的创意集市是个遗憾。
回南昌时我们三个坐的是一辆火车,更奇妙的是晶晶和李诗思座位紧挨着。5点半时下火车,李诗思要赶去西站坐高铁,她说:希望有一天有一条从长沙直达景德镇的高铁。我问她还会来景德镇吗?她说如果你很喜欢一个地方,你一定不会只去一次的。她在留言墙上写的是:叔叔,我一定会回来的。她说,明年暑假要去常叔朋友在西安开的青旅里做义工。晶晶肚子痛打车回学校,我觉得太贵挤的公交。三个人就这样分别,后会有期。
这次旅行结束了,我很知足。
景德镇是瓷都,瓷器随处可见,虽然去之前很多人说我肯定会后悔来那里,可是我并没有后悔,还很庆幸,遇见了他们一群可爱的人。它的城区面貌确实很破旧,但它作为“瓷都”的魅力仍然存在,不会消失。
再见,可爱的人儿,再见,景德镇。
PS:本文写于2015年,那时的我还是大一,文笔虽然稚嫩,却有坚持写文的热情,不羞涩于流露自己的想法。而今时间居然就已走过了两年,能呆在这座城这个省的日子也一点点减少,希望能多点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