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就是:家庭教育要立法了,草案已经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拒绝家庭不当教育”、“不合格父母或处以5日以下拘留”“家庭教育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一个个条款,都值得关注。
什么是好的教育?怎样做优秀的家长?这是无数家长对自己的“灵魂拷问”。
这时,我们需要一本《极简父母法则》。
“泰普勒人生法则”丛书,由“个人成长大师”理查德·泰普勒创作,在英国,影响力媲美《哈利·波特》。《极简父母法则》是其中一本,专门为父母们撰写,被誉为“让父母和孩子都能够放轻松的智慧”。
1.给自己减压,做更轻松的家长
在书中,作者理查德·泰普勒给出的第一条法则就是:放松自己。
如果有一台摄像机,24小时无死角地记录下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或许在一帧帧有哭有笑、纷乱无序的画面背后,我们能看到一个词:焦虑。
比如最容易引起亲子冲突的问题:写作业、玩手机,家长会有很多顾虑:
写作业磨磨蹭蹭,什么时候能完成?老师批评、成绩下降,长此以往,怎么考上好学校?
看手机没玩没了,眼睛近视怎么办,沉迷游戏怎么办?
于是,只好定规矩、坐一旁陪着、大吼大叫,孩子讨价还价、眼泪汪汪,父母口干舌燥、满心疲惫。
泰普勒说:优秀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总能用放松的心态看待育儿这件事。相反,那些不够优秀的父母,则总是为一些事情担忧。
参考法则:
不要尝试所有事
仔细想想,孩子也确实辛苦。在校要好好学习,回家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周末还有各种课外,孩子很难痛痛快快地看会漫画书、跑出去和伙伴捉迷藏、自由地爬高上低……
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说:让孩子多去活动,表面上看耽误了时间,但实际上孩子们因为干这些事,而使他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快乐,快乐了干什么事他都会效率比较高。他的记忆力和思维的速度都会上来,变得越来越开朗、活泼、聪明。
所以,不求面面俱到,反而是给孩子更多可能。
偶尔可以打破规则
平时需要10点前睡觉,今天玩得太开心,11点还在兴奋。心态轻松的家长会说:可以,偶尔打破规则没什么。
就像成人,偶尔玩个通宵、早晨睡懒觉,不会让我们一下子变成生活没有规律的人。
想要逃避孩子是正常的
“实在受不了,我想一脚把孩子踹出去,烦死孩子们了”,有这样的念头,很正常。如果孩子正处于“七岁八岁狗都嫌”的年龄,或者“我的一切我做主”的叛逆青春期,你每天被惹恼50次都不为过。
所以,该给自己放个假的时候,不用内疚,我们和孩子都不是完人,也不是铁人。
2、减少掌控,让孩子更好地做自己
教育专家、畅销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有个观点:自由的孩子最自觉。
有个朋友是家庭教育指导师,她对孩子的教育,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孩子进入小学后,她和孩子商量,约定好每天可以选择先写作业,还是先在ipad上玩游戏,但需要在晚上10点前睡觉。有时孩子玩游戏超时,她提醒一下,但很少盯着看孩子写作业。结果,从小学3年级开始,两个孩子几乎都能独立做作业、按时睡觉。
很多人质疑:你这简直是凡尔赛式育儿,那是你孩子乖。我家孩子,要是不盯着,他能玩游戏到半夜,把作业忘到九霄云外。
她回复:你认为我凡尔赛,是因为你不相信;因为不相信,就越发要控制孩子。但我们能陪孩子几年,就算一直陪着,能管得了孩子抓耳挠腮、三心二意?退一步说,就算孩子不写作业,他因此变成了很坏的孩子吗?
即使是小孩子,也想让自己变得更好,想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认可。相比严防死守的“控制”,充足的尊重和信任,更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
关于让孩子更好地做自己,泰普勒给出的法则还有: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需要在18岁前(早一点更好)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比如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规律地饮食、慎重地交朋友、会做简单家务、安全地出行、合理地花钱等。
孩子不是“长大后自然就会”,而是“学会了就真正长大了”。所以,平时就多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最重要
父母经常表扬孩子,表扬是个很好的引导。比如夸孩子“学习好”,孩子会觉得成绩很重要;而多夸“为了让语文提高5分,你每天听写、阅读,坚持得非常好”,孩子会更看中做事的努力和过程。
作为父母,要多表扬孩子的品质、习惯,而不是单纯的结果;聪明、善于学习的孩子,也很快能领悟到。
让孩子知道行为底线
权力下放,不是放任自流。行为底线是防护网,能让孩子知道界限在哪儿,也能保护孩子的安全。
3、家有二宝,避免“龙争虎斗”
有妈妈说:一个孩子都让人应接不暇,两个简直天天大闹天宫,工作量、烦恼加倍。
当然,我们也可以想办法,让幸福加倍。
参考法则:
教孩子学会自行解决纷争
孩子之间发生摩擦不可避免,做家长最忌讳的就是:一有争执就站出来当裁判和调停官。
各打五十大板,问题没解决;替一个人说句话,另一个就觉得父母在偏袒包庇。太难了!孰不知,发生点小冲突,正是孩子学习沟通、合作与妥协、规则与宽容的好机会。
所以,如果孩子都跑来向你告状,更好的做法,是让他们自己解决纷争,比如先把玩具收走,等他们商量出都同意的规则后,再开始玩。
不要拿孩子互相比较
如果领导经常当着你面说“你工作没有小王用心”,你会变得更用心,还是心里不舒服,甚至对小王有一丝嫉妒和怨恨?
孩子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活泼活动,有的更喜欢自己玩;有的作文写得好,有的更喜欢数学,父母不要轻易拿一个孩子的优势来比较兄弟姐妹不擅长的事情。
比如孩子说“我没有哥哥跑得快”时,不妨说:“哥哥跑得快,你小两岁,跑得慢一点也正常。”
鼓励孩子合作
孩子都喜欢和同伴玩,尤其是小一点的孩子,对哥哥姐姐有天然的崇拜。很多没有二胎的家庭,也应该尝试和朋友“合作育儿”,在合作中,让孩子模仿学习、演练分工配合,增进的亲密感。
在这本书里,作者一共告诉了我们119条法则。听起来数目很多,但只要翻开书开始读,可能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第99条。
无论你是准父母,还是已有了孩子;无论你的孩子还在蹒跚学步,还是处于叛逆的青春期,这100多条法则都会给你启示。
甚至,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待和处理与自己父母的关系。
身为家长,我们之所以幸福与苦恼并存,是因为责任重大,并常常心怀愧疚。
但教育不用追求完美,想一想:小时候我们也曾经是父母眼中的皮猴子,也曾逃避作业、打架闯祸、灰头土脸甚至受伤,惹得父母暴跳如雷。
有了更多阅历后,再回看当年的自己,是不是反而会心一笑。
而真正影响我们一生,决定我们成就高低、幸福与否的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雅思贝尔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父母轻松自在,让孩子更好地体验到被爱、被陪伴、富有安全感时,他们也会更合作。
这是《极简父母法则》给每一个家长的善意提醒。
与天斗、与地斗、与娃斗,愿我们在育儿路上,不忘初心,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