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游记

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曲阜,有一座祭祀先师孔子的祠庙————孔庙。孔庙与孔府、孔林合称“三孔”,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5A级旅游景区。孔庙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古建筑艺术闻名遐迩,吸引着国内外的仰慕者前来游览拜会。

七月的一天,我们一家游览了孔庙。虽然天气炎热,却无法减损人们寻访圣人的热情。慕名前来的人络绎不绝,游人如织。

走进孔庙仿佛走进了另一个时空,目之所及皆是文化积淀。脚下的甬路用古朴的灰砖铺成;路两边古柏参天,浓荫蔽日。在古柏的掩映下,有庄严典雅的石坊,有古老的石碑铭文,有雕龙的石陛,有古色古香的房屋。房屋上那飞檐斗拱、那木质门窗……所有这些都在默默诉说自己的故事。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让人感觉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如果要总结一下孔庙的特点,我想可以用三个“多”来总结:树多,碑多,建筑多。

                      一、孔庙的树

孔庙里树多,主要是柏树。常言说:“千年松,万年柏”,松树可以活一千年,柏树可以活一万年。松和柏都是长寿树。在孔庙里栽植柏树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儒家文化像柏树一样万古长青。

这里的柏大多是高龄的古柏。树干挺拔参天,树枝虬曲苍劲,让人看到一股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坚毅气质。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比比皆是,三百年以上的有很多,五百年以上的也不少。最古老的一棵柏有2100年的树龄了。

这棵树在大成殿前,枝叶繁茂,树干又高又直又粗,要三个人合抱才能抱过来。很多游人喜欢与它合影留念,要么背靠树干,要么一手扶树。一天之内不知有多少人来触摸它,久而久之,树干上能被人触摸到的地方已经变得油光溜滑了。

2100年的古柏

2100年的古柏

两千一百年了,它经历过多少风雨洗礼、岁月沧桑?今天依旧挺拔苍翠,像忠诚的卫士日夜守卫着庄严的大成殿。它从历史深处走来,经历了多少王朝兴衰、世事变迁?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它的年轮里一定写满了故事。


在众多柏树里,有一棵外表奇特的柏。它的树干上有一条凸出的纹理,弯弯曲曲,从树根一直延伸到树冠,看上去像一条腾飞的龙。因此,人们把这棵树叫做“龙纹柏”。

柏树上竟然长出龙纹,确实罕见。它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传说这条龙纹与乾隆皇帝相关。乾隆九下江南,每次都要经过山东,其中有八次来孔庙祭拜先师。最后一次来到孔庙,走路走累了,就靠在一棵树上休息了一会儿。这棵树因此沾染了真龙天子的灵气。慢慢地,树干上就长出了这条龙纹。

龙纹柏

孔庙里有一棵桧(gui四声)柏是先师亲手种植的。它位于大成门内石陛东侧。树干挺拔,高达十多米;树冠向南倾斜,葱茏苍翠。

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特别重视、特别保护,周围用一圈石栏围起,旁边立有一块石碑,上写红色大字“先师手植桧”。这块碑立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进士杨光训书写碑文。先师手植桧是孔庙的一大景观,来孔庙一定不要错过。

桧柏也叫圆柏,是柏科圆柏属植物。古人喜欢叫它桧树,今人喜欢叫它柏树。

先师手植桧

相传,先师当年在故宅旁边亲手植下三棵桧树,到晋代晋怀帝永嘉三年时都枯死了。因为是先师手植,孔氏后裔舍不得损毁枯树,仍然守护如初。过了309年,其中一棵枯树的根部生出新芽,新芽逐渐长成大树,这是第二代手植树。

又过了51年,第二代手植树又枯死了。又过了374年,在枯树根部又生出新芽。就这样,它荣而枯,枯而荣,枯死四次,绵延到今天,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第五代新芽长成的。它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快三百岁了。

杨光训书写碑文的时候是第四代手植桧。他在“植” 字上多加了一条小竖,意在告诉后人,这棵树是古树桩下复生的新枝长成的。

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这棵树的枯荣生死能预示社会兴衰,能占验国运家运。它枯死的时候,往往也是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的时候;它欣欣向荣、枝叶繁茂的时候,往往也是国泰民安的时候。

孔氏后裔把这棵树与家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把这棵树当做神灵保护起来,谁也不准动它一枝一叶。

两千多年来,它饱经风霜,阅遍人间沧桑,成了活的文物。无论遭遇怎样的变故,它深植地下的根一直保持生命活力。在条件合适时,就会萌生新芽长成大树。

儒家思想教人向善、教人做人做事,两千多年来被国人学习推崇,成为一种信仰。虽然也遭受过劫难,但是它的根深植在国人心中,就像这棵树一样生生不息。

                二、孔庙的碑

孔庙里石碑非常多,可谓“碑碣如林”。这些碑形制不一,令人目不暇接。据统计,庙内保存汉代以来的碑刻1044块,仅次于西安碑林,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美誉。

从金元时期开始,人们为了保护石碑免受风雨侵蚀,给碑建了碑亭。孔庙里有十三座碑亭。它们集中位于第六进院落内,称为“十三碑亭院” 。这些亭子式样基本相同,均为方亭体重檐木结构。

十三碑亭内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期所设立的碑刻57块。每座亭内陈列着体积、形态不同的石碑。碑文内容有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整修孔庙的记录,也有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极具史料价值。

最著名的一幢碑是成化碑,被世人称为孔庙第一碑。成化碑全称《御制重修孔子庙碑》,是明宪宗朱见深立的御碑。立于明朝成化四年,所以通常称为成化碑。最上方的碑额雕刻着精美的盘龙旭日图案。碑上刻有十分工整的正楷大字二十三行。

成化碑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是因为它的书法。碑文的书法是正楷书,写得非常漂亮。字体端庄,收放得体,是难得的书法作品。许多出版的正楷临摹版本就选自成化碑。那么成化碑的字迹是谁书写的?很遗憾,这是一个历史谜团,至今无人知晓。

二是因为碑文的内容。它将孔子思想推崇到最高的程度,认为有孔子之道则有天下,无孔子之道则无天下,反孔子之道则失天下。

碑文写到:“朕惟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不然,则异端横起,邪说纷作。纲常何自而正?伦理何自而明?”

“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菽粟,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其深仁厚泽,所以流被于天下后世者,信无穷也。”

成化碑


石碑下面那个驮碑的动物似龟非龟,它是什么动物?它叫赑屃(bi,xi),是龙的第六子。它长着龙头、龟背、鹰爪、蛇尾。龙生九子,各有所能。赑屃力大,善于负重,所以让它来驮碑。

                      三、孔庙的建筑

孔庙历史悠久,规模庞大,因此它拥有庞大的古建筑群。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第二年,鲁国国君鲁衰公将孔子的故宅改建为庙,祭祀孔子。当时孔庙的规模很小。后来历代帝王多次加封孔子、扩建孔庙,孔庙的规模逐渐扩大。到了清朝,雍正皇帝再次扩建,孔庙有了现在的规模。

南北长637米,东西宽141米,总面积327亩,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孔庙。前后九进院落,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模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整体布局左右对称,有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重要建筑都排列在中轴线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美学原则。

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合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

中轴线上的建筑有牌坊、门、殿堂。建筑的名字都出自经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从不同的角度来赞扬孔子和儒家思想。

来到孔庙,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庄严的石牌坊————“金声玉振” 坊。“金声玉振”出自《孟子》,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金声玉振坊

金声是敲钟的声音,玉振是击磬(qing)的声音。古时演奏一首完整的乐曲,以敲钟开始,以击磬结束。这里用金声玉振作孔庙第一座牌坊的名称,意在赞美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样。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四柱三间,每根石柱根部都有石鼓夹抱,顶端雕刻莲花宝座。宝座上蹲踞一只石雕的独角兽“辟邪”,俗称“朝天吼”。人们把朝天吼视为瑞兽。它蹲踞在牌坊柱顶端,有守望之意。坊额上那四个红色大字“金声玉振” 是明朝进士、书法家胡缵宗题写。

站在金声玉振坊外向里看,里面的门坊一层又一层,层层深入。

过了金声玉振坊就来到棂星门。这是孔庙的第一道门。“棂星门” 三个字是乾隆皇帝御书。

在古代文化中,棂星就是“文星”,即文曲星,代表着智慧和学问。此门以“棂星” 命名,意味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文星相比,是天上星宿下凡。

棂星门是石柱铁梁结构,四根石柱擎起一道铁梁。每根石柱顶端都有一尊石雕天神。天神穿盔戴甲,怒目握拳,十分威武。他们分别主管风、雨、雷、电,同时也负责守卫棂星门。

棂星门外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之意。


过了棂星门就来到“太和元气坊”。这座牌坊建于明朝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太和元气”四个字是明朝进士、时任山东巡抚的曾铣(xian三声)题写。

“太和元气” 有什么含义?在古代“太”与“大” 相通,“太和”就是“大和” 的意思。“元气”是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太和元气就是指天地、日月、阴阳汇合之气,能够和谐地相融在一起。这正是世间万物生长的最高境界。在孔庙中建造此坊,意在将孔子之道比作太和元气,隐喻孔子之道

达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大和境界。

太和元气坊的造型与金声玉振坊基本相同,也是石质结构,四柱三间,石柱顶端有瑞兽朝天吼。


走过太和元气坊,就来到“至圣庙坊”。这座牌坊始建于明朝弘治十三年(1500年),当时叫“宣圣庙”。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大修孔庙,将此坊改名“至圣庙”。

坊额上那三个红色篆字“至圣庙”,就是雍正皇帝御书。至圣就是至高无上的圣人,赞扬孔子道德最高尚。

“至圣” 二字最早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后来孔子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

曲阜的孔庙叫至圣庙。全国许多地方都建有孔庙,但是只有曲阜的孔庙叫至圣庙。其他地方的孔庙,比如:北京的孔庙叫先师庙,南京的孔庙叫夫子庙,吉林的孔庙叫文庙。

至圣庙坊

在封建社会,立牌坊有严格的规制。必须要经朝廷准许,由皇帝赐封才可以立。个人和官府不可以擅自立牌坊。可见牌坊有多难得,每一座都代表着丰功伟绩。但是在孔庙里一进门就有三座,这充分肯定了孔子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也充分表现出封建帝王对孔子的尊崇。

走过至圣庙坊,可以看到一座气势不凡的古建筑————圣时门。圣时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三年。

“圣时” 二字出自《孟子》,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 意思是说,在所有的圣人中,孔子的思想是最适合时代的。

圣时门有东中西三道拱门。中间的拱门,前后的台阶上都有精美的浮雕石陛,雕刻着云龙戏珠。在封建社会里,中间的拱门平时不开,只有皇帝来了才开。皇帝从此门进入。可以说此门是皇帝专用,所以台阶上会有浮雕石陛。

文武大臣按照文东武西的顺序,文臣从东门进入,武臣从西门进入。体现出封建尊卑秩序。

过了圣时门,继续往里走会依次经过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大成门。大成门里边有著名的杏坛和大成殿。

杏坛原本是孔子故宅的讲学堂,唐朝时大成殿就在这个位置上。到了宋朝扩建孔庙,为了纪念先师讲学,把大成殿后移,在这里设坛,四周环植杏树,名曰“杏坛”。到了金,又在杏坛上建亭。

今天我们看到的杏坛是一座重檐方亭,四周有精致的石栏围护。石栏外杏树成荫。亭上的额匾“杏坛” 二字是乾隆皇帝御书。

看见杏坛禁不住思绪万千、心潮澎湃。当年先师就是在这里讲学传道,伟大的儒家思想也是在这里生根发芽。斯人已逝,言犹在耳;斯人已逝,尚有杏坛可怀念。杏坛之于先师,就像菩提树之于释迦牟尼佛。


杏坛北边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金碧辉煌,宏伟庄严,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

唐朝时称“文宣王殿”。到了宋朝,宋徽宗将其更名为“大成殿”。大成二字出自《孟子》,孟子曰:“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赞扬孔子思想是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曾经毁于战火和雷火。现存的大成殿是清朝雍正年间重建的,按照故宫太和殿的规制修建。大成殿高24.8米,长45.8米,宽24.9米。正面横向九间,纵深五间,这叫做九五开间。

古人认为,在阳数一、三、五、七、九中,“九”是最高的,代表至高无上、吉祥如意;而“五”则居于正中位置,象征着中心和平衡。因此“九五”被视为帝王的象征。帝王的尊严被称为“九五至尊”。这一概念体现在建筑规制中就是九五开间。

大成殿的屋顶是重檐庑殿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是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黄色琉璃瓦在清朝是皇室专用。可见雍正帝对孔子的尊崇极高,可见大成殿是古建筑的最高规制。

能达到这种规制的建筑在我国只有三座。一是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二是泰山脚下岱庙的天贶(kuang四声)殿。这三座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成殿,宏伟庄严

大成殿的重檐正中有一块竖匾,上刻三个贴金大字“大成殿” ,是雍正皇帝御书。殿的四周廊下环立28根石雕龙柱,均以整石雕成,高6米,径长0.8米。明朝弘治年间调徽州工匠刻制。

两山和后檐的18根石柱为八棱形,采用水磨工艺将表面打磨得平整光滑,浅雕云龙图案。每面九条龙,每柱72条龙,总数1296条。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前檐的10根龙柱,采用深浮雕工艺。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二龙之间刻宝珠;龙姿栩栩如生,20条龙无一雷同,堪称我国石雕艺术中的瑰宝。当时的工匠没有先进的现代化的雕刻工具,却有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郭沫若称赞道:“天工开物眼前是。”

大成殿前的龙柱

故宫里都没有这么精美的龙柱。相传乾隆皇帝来曲阜祭孔,当地官员非常紧张,担心皇帝看见龙柱的规格超过皇宫而怪罪。怎么办?他急中生智,用红绫将石柱包裹起来,美其名曰“ 结彩迎接皇帝 ”。

大成殿内供奉着十七位圣贤。

正位供奉的是孔子。

正位两边是四配,分别是:

宗圣曾子(曾参),    复圣颜子(颜回),

亚圣孟子(孟轲), 述圣子思子(孔伋)。


东西两侧是十二哲,分别是:

子损(闵子骞)          子雍(冉雍)

子耕(冉耕)            子损(闵子骞)

子我(宰予)            子雍(冉雍)

子求(冉求)            子贡(端木赐)

子游(言偃)            子路(仲由)

子张(颛孙师)        子夏(卜商)

朱子(朱熹)            子有(有若)


走进孔庙,就像走进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一座悠久的历史博物馆。斯人已逝,斯文在兹。伟大的儒家思想具有不可磨灭的光辉。两千多年来,它照亮了世人脚下的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时代一直在发展变化,不变的是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本性。而儒家思想就是真善美,它那无穷的魅力让它能够穿越时空感召后人。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在崇尚它,践行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