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心追求进步的借调小伙子是怎么遭到单位“集体封杀”的?
岳阳的话
现在,每个人好像都很焦虑,在企业的,急着开豪车、住豪宅、拥美女,过上所谓的“标配人生”;在机关的,则想着能够两年、或者三年一个台阶,尽快“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无可指摘,如果德配其位、能配其位,让每个人尽早实现自己目标、过上想要的生活,谁也不能反对。毕竟,“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岳阳自己也想这样,只是还没有做好准备而已。
因为岳阳开这个号的定位是“机关油条,新人支招”,意思是为年轻人出出“瞎主意”,少走些弯路。而且,自我要求是“故事为主,娱乐为辅”,以“欢笑皮相”表达“正经心肠”。所以,今儿岳阳还以故事为主,但由于岳阳习惯性地作“丈八烛台,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就以一个小伙子在追求进步路上遇到的曲折,聊聊弟兄们日思夜想的进步问题。
有一年,岳阳单位新借调(实际上就相当于调入,在提拔升职等方面与本单位在编人员待遇相同,只是没有办理人事关系)来一个小伙儿。小伙儿挺精神,嘴也挺甜,见了同事要么“姐长哥短”地叫着,要么据以主任什么的官称,整天春风拂面,让人觉得小伙儿真心不错。
如果就此持续下去,大家伙儿会和他很友好地相处。很可惜,好景不常在。就这孩子来了一年多的时间后,年底干部调整,整个单位上上下下都骚动了起来,包括这小孩儿。
这让大家很吃惊,很不屑,甚至很恼火。为什么?首先,机关向来是讲求论资排辈的,你一个小屁孩儿刚来没几天就来争食儿,让那些老家伙们怎么看、怎么想。再一个,即便不说论资排辈,论功劳苦劳,排在你前头的还有好几个呢,比如整天点灯熬油加班的文字工作者,比如鞍前马后服务主要领导的行政人员,比如为创全国示范点连明彻夜加班的业务科室弟兄们,都比你辛苦。你上去了,他们怎么办,领导怎么笼络他们干活儿?
何况,机关里面还有个穷讲究:学历问题。大家几乎清一色的本科甚至更高,年龄大的是在职,年龄小的是全日制。你在这堆儿人里面年龄最小,学历最低,一个市办的三年大专,这让那些自恃“精英”的“大本”们心里怎么会平衡。
如果这些都不论,论家里资产,那说实在的,能和这小家伙儿比的,真不多。但是,这是机关,不是菜市场,不能说拿着东西论斤卖。所以,这个着急的小伙儿惹恼了大家。
后来,小家伙儿当然没有上去,毕竟领导心里还有杆称。如果就此打住,也就算了。可偏偏市里主要领导变动,来了一个新官上任三把火,头一把就烧向人事制度改革:各个单位中层竞争上岗。上岗成功后,由中层自己选择科员,没人要的人员,停职学习或者遣返原单位。结果,这哥们儿因为遭了“众人恶”,哪个科室都不要他,只好尴尬无比地回到了原单位。虽然,他来我们单位之前没有在那里上过一天班。
可惜了,如果这哥们儿当初能够沉下心来,不让人觉得那么心浮气躁,等到自己具备任职年限等任职资格后,再去争取岗位,可能会更为胜算。在这之前,就是修炼内功、提升业务、经营人心、获得认同,到时候提拔也就顺理成章了。只是,这孩子太着急了,等不及了,所以,大家索性连机会也不给他了。真的太可惜了。
所以,对一个新人来说,新到一个单位不要理想当然地以为该提拔自己了,要看清形势,认真摸排,找准定位,发挥特色,先让自己的活儿好,然后才能提要求,否则,那就只能是“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