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说,常常会感受到孤独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被人理解的时候,或是受到挫折的时候.........
于是,有人急切的想要谈恋爱结婚,以为有人陪伴就不孤独了;有人穿梭于各种活动聚会,让自己置身于人群当中;有的用工作填满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
然而,就算是这样,也能感受到那种避不开逃不掉的孤独。有时候看着身边的伴侣,总是感觉靠ta再近,也无法抹灭内心的孤独;有很多贴心的朋友,却越聊越孤独,好像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走进自己的心里。
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孤独?为什么没人陪伴的时候孤独,有人陪伴的时候还是孤独。
实际上,孤独的根本并不是身边有没有人和自己说说话,而是内心有期待,希望能得到回应,与不被肯定的感觉不一样的是,这份孤独,是不被看见,是一种被忽略。
于是,我们从外界抓取很多关系或事物,希望透过别人的关注,陪伴,来回避这种感觉。
所以,当我们希望别人来陪伴自己,关注自己的时候,或许要先问问自己,你愿意陪伴你自己吗?你愿意关注你自己吗?你愿意先看到自己内在的需求吗?
试想下,当我们自己都无法看见自己的渴求的时候,别人又如何能看见呢?
有人说,道理我懂,虽然也明明知道对方给不了,但是也还是会执着于对方的陪伴。
这与我们从小形成的模式有关。
三岁以前的小孩,没有自主能力,他需要在养育者的陪伴和引导下去生存和成长,如果此刻养育者能给自己足够的陪伴,并且只做一些规则性的引导,并不过多的干涉他的行为,他能建立起内在的安全感,并且开始建立对自己的认知。
这个时候,他在养育者的陪伴下,更进一步的探索世界,玩喜欢的玩具,看喜欢的图书,发现新鲜的事物,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自己喜欢的。
他可以更好的和自己建立联结,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喜好,体会到自己的感觉。
这样的成长,会让他发展出独处的能力,在他的潜意识深处,与自己相处的时光,是安全而又舒适的。
或许你的幼年动荡不安,未曾感受过那份安全;
也或许感受到的控制和束缚太多,根本就没有自由,也没有自己。
没有关系,一切都不算晚。
虽然你无法选择你幼年的经历,却可以选择当下对自己重新的找寻。
尝试一下,停止对外界的抓取,当内在的孤独感悄然升起的时候,问问自己:
这个时候,我正在经历着什么?
此刻的自己有着如何的情绪?
我究竟想要什么?
我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
回到内在,与自己做一份联结,当你愿意看到自己,陪伴自己的时候,你便不觉的孤独;当你开始爱自己的时候,别人给出的爱便是锦上添花,你会更容易收到。
当想要别人来陪伴你的时候,你愿意来陪你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