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天赋潜能、性格、兴趣爱好、动力等内在要素之间的关系?
这些要素和行业、职业、职位的选择有什么关系?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价值观念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有一个形成过程 ,它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是一个人在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进化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家庭、学校、所处人群环境、社会舆论、自我反思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的更替和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这种价值观念冲突的结果,总的趋势是前者逐步让位于后者。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社会改革的前提,又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天赋潜能是我们天生就具有的或称上天赐予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身体功能上和气质上,如四肢及眼、耳、鼻、舌等各种器官具有的能力;气质表现为我们做事速度的快慢和风格,和基因遗传和血型都有关系。这些天生的能力在我们的一生中很少被开发利用,比如人类大脑到底还有多少潜力没有开发?有专家曾估计,普通人仅仅使用了大脑能力的4%,有高达96%的潜力还没有开发,就算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也只用了大脑潜能的10%。我们这些没有被称作天才的人并不是没有潜能,而是还没有好好开发使用。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简单地说就是言行习惯。性格不仅和遗传因素有关,更受幼儿时父母、老师的沟通方式及亲身经历影响。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所谓态度,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认知评价、情感好恶和行为趋避等方面。 兴趣爱好 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对钱币感兴趣的人,会想尽办法对古今中外的各种钱币进行收集、珍藏、研究。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兴趣不只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邮,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
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为实际行动。如对绘画感兴趣,而且由喜欢观赏发展到自己动手学绘画,那么就对绘画有了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
动力来自于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和心理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人对内外环境的欲求。需要是发展的,有些需要是循环的,所以需要永远也不会彻底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需要才能成为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人的需要产生以后总要获得满足,要满足需要就要进行某种行为活动,动机就是激发人为满足需求而进行行为活动的心理活动或称内部动力。
价值观、性格会影响人的兴趣爱好,动力会帮助人发挥天赋潜能。
在选择行业、职业和追求职位目标时,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认为哪些事是值得付出努力的,他的需要与动机决定了心理动力大小,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做事的风格和效果,如果他把工作上的事发展成兴趣爱好,他就会不辞辛苦,表现出超常的耐力。
我们的职业定位往往是在某个行业里从事某种职业,在这一职业里争取某个职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认真思考:
我的这些努力、争取对吗?值吗?——》价值观满足我的哪些需要?我一定要做吗?——》动力我适合做吗?我做的方式有效吗?——》性格
我喜欢做吗?——》兴趣
我真动手做了吗?反复做了吗?——》爱好
当一个人在职场上去做他认为对的、值得做的事,通过做这件事能满足他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他的性格适合做,他有兴趣做,又真正有能力做时,他就开始进入职业生涯发展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