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今天的微课讲到这一点,刚好和上午一个孩子跟我说的事匹配了。
上午第四节课前,我班一个调皮的姑娘追着我说:“老师,你知道Z同学他妈妈在家怎么让他背书吗?背课外班的书?”先来介绍一下Z同学,身材瘦小,头脑聪明,爱看书;课堂也爱看课外书,爱接话,爱逗大家笑,不过不分场合;爱生气,可是一哄就好;爱惹班干部生气,……总之,是一个让全班头疼的小可爱。
我问:“怎么背?”她睁大双眼说:“跪着背,跪在地上呀!不听话就拿戒尺打,从三岁多就开始打!”我很吃惊的看着她说:“啊?打这么狠吗?可是……”话还没出口,她就接着说:“可是他还是不听话,那么捣蛋,对吧?”我说:“这是为什么呢?”她继续:“因为不长记性呗!”
其实我的吃惊是真的,这瘦小的家伙竟然从小挨打,还被打的这么狠,关键是打了这么六七年还没改?依然是妈妈眼中烦人的不长进的家伙,依然是同学眼中的捣蛋鬼。可是,妈妈为什么这么多年还在使用没有效果的“棍棒教育”呢?也曾和他妈妈聊过,依稀记得当时他妈妈说:“什么法子都用了,死性不改,打都打不改!”她也很头疼,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听话呢?她头疼了这么多年,打了这么多年,孩子依然是本色出演自己。
忽然想到了我自己,对待这个孩子,我使用过什么方法和策略呢?好像挺多的,批评过,有时管用有时不行;冷处理过,管用;夸张的正面表扬过,管用。好像还是使用与孩子亲近的方式时,奏效一些。哈哈,果真关系大于一切呀!
孩子的妈妈一直迷茫,其实但是可以抽时间共同聊一聊,深入的聊一聊,不给建议的聊一聊,把我们的好方法分享一下,无效的剔除一下,让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可以有更好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