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将学生10年内要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分为12种,这12种能力又概括为5种基本能力,就是读、写、算、观察与表达。在这5种基本能力中观察的能力也可以视为广义的读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也可以视为广义的写的能力。
读写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更是学习的基础之基础,是最重要的学习工具。
读写能力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后,学生的注意力并会集中于思考,而非集中于读写本身。就好比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旅游,在骑自行车的同时,他的注意力应该集中于风景本身,而不应该集中于怎样骑自行车。
在这里骑自行车的能力就相当于读写能力,它是工具性质的,除非达到自动化,否则会对思考产生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教学大纲分别是熟记的材料和智力背景,一个是焦点一个是背景,第2套大纲并不等于课外阅读,因为这是有目的的阅读与第1套大纲有高度的相关性。
为什么会有学困生而且会越学越没有学习的愿望呢?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理解消化所学的知识,它的智力处于沉睡状态,主要是缺乏丰富持久的刺激,没有让他的思维处于兴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给他大量补充儿歌绘本故事等,让他在接触文字的同时也能够想象出一幅有画面感的形象来发展他的思维,来激活他的智力。
其实自动化阅读是无止境的提升的一个过程。怎样才算达到自动化阅读的程度呢?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完全忘记了文字,而是在以文字传递的形象及各种关系,在读文字的过程中,脑海里描绘出一幅思维的画面。
但有些人还非常依赖用手指指读或者缺乏理解的出声的吼读或是遇到陌生的材料人要读出声音的唇读,这些都指明了读写能力还没有达到自动化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