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位首都师范大学的老师找我咨询江浙一带高校的招聘信息。我不是体制内的人,只能帮忙检索问询,对信息的真伪无力鉴别。惭愧之余,也只好实事求是地跟老师说明。
老师自己也患得患失,在生存不易、高考政策倾斜的“帝都”和生活舒适、高考竞争激烈的江浙之间摇摆不定。
这位老师是比较教育专业的副教授。我佩服她的学术成绩,所以在代购奶粉、检索招聘信息这种事情上,一直很主动地提供帮助。可是,即便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无法超脱于高考之外,也无法管住自己的焦虑。
是啊,北京有人大附中这种“神”校。是啊,北京高考分数线比较低。
可是作为副教授,住在平均46万一平的学区房地段,不光无力购房,交完房租,连生活的费用都无法保证,自己的两个孩子连幼儿园都挤不进去,我不认为以退为进就是失败啊!
首先,离开“帝都”,提高全家生活质量以外,对自己的学术修行大有好处。副教授被迫每天在家带两个孩子,挤不进公立,上不起私立,要是我,我是没法做学问的。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变化无常的人生中,我们要特别避免那种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过于谨慎的畏首畏尾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是为了将来根本得不到的东西而牺牲现在能够得到的东西。”
其次,作为高学历的副教授,怎么对自己的孩子就那么没信心?
“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幼儿园还没进,就计划他们高考的事。计划他们高考的事,不是体现在自己“无为无不为“的理性,而是近乎愚痴地念念碎——“北京高考分数线低啊!”“只要能上人大附,北大清华都不算什么”。
我有时候想到是这些人在给教育部门出谋划策,我都有点出离愤怒!
再其次,人大附中这样的“神”校,本来就不是为普通人开的,作为研究教育平等、教育公平的专家,不去研究、不去反思,哪怕卑微也想抱大腿,这种心态,我可以理解,却不能谅解。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助纣为虐。
退一万步说,你买得起46万一平的蜗居,你为什么要去买?46万一平的房子你认为合理吗?买上了,你就自认为是成功人士了吗?孩子的未来就不是梦了吗?
还是助纣为虐!!!
其实,离开不离开,完全应该尊重老师个人或家庭的意愿。只要理性地思考过,“为”有“为”的勇气和坚持,“不为”有“不为”的聪明和筹谋。可每次跟她沟通后,我都会有说不出的愤懑。是我太理想主义了吗?她说:“有时候读书太多也不是好事。”我立即反驳:“不,越是鼎革时代,越是需要精神的强健。但只是读书,知识只是沾在身上的菜叶饭粒,并不能内化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