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追星的人越来越多,直播行业的兴起让人人都有可能成为idol,前一秒还只是一个小鲜肉,下一秒可能就成为万众簇拥的偶像了。
我也有自己的偶像,我的偶像可能跟绝大部分的同龄人不大一样,我的偶像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甚至不会耍帅卖萌,他们只会用手里的笔来创作,写出自己的人生感悟,立起自己的人生态度,他们就是——作家。
从鲁迅、郁达夫开始,到建国后的老舍、茅盾、曹禺,再到现代的余秋雨、林清玄、贾平凹,他们都成为了我读书之日起的偶像。点滴文墨含韵笔,轻描重刻绘江山。文字的力量彰显了一个时代,学习他们也成了我毕生的追求。
不知为何,这些年,我的偶像似乎越来越少了。可能是年轻人的阅读追求变了,没事逛一逛起点中文网的时候,很少能看到勾起我浓厚兴趣的作品了。生活的节奏在变快,创作已然成为了快餐文化,创作者们在追求短、精、准的同时,却放弃了文章该有的思想内涵。老舍在散文《画像》中,以观画的方式勾勒出一个有着独特“艺术追求”的方二哥,只是简单的对一个“画展”过程的描绘,折射出了那个年代一些年轻人好高骛远、不求实际的错误人生追求,思想内涵很深。而如今,当孩子的童话故事似乎还是郑渊洁的“老三样”,当我们汲取营养的泉水被玄幻、言情和霸道总裁等内容所充斥,我不禁感叹,我们的偶像究竟都去哪了?
“我想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天才诗人海子的故事成为了我学生时代最沉重的惋惜。“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史铁生用《我与地坛》讲哭了我的青春。即便一个本可以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这样陨落了,即便他受到尿毒症的折磨,他们依然是我的偶像。
如今,坐在电脑前,用点滴的时间敲着键盘的我,脑子里回荡着偶像们的影子,就好像年轻时在窗前诵读他们作品的时候,心中依然会有激昂澎湃的感觉。
既然有偶像,就要努力成为他们。想写出好的作品,就要感悟生活、体会生活,将身边的点滴故事加以凝练,融入思想,展现人生。正如林清玄说过的那样:“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其实在青年的成长当中,文学也是他们最好的化妆。”在生活中加深感悟,画最美的妆,或许能够成为我们心中的那个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