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疼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属中医学 “痹证”范畴 ,多因久坐、受寒、劳损退变等原因引起,初期以酸胀不适为主,屈伸俯仰基本正常,若不及早治疗,局部肌肉会在紧张痉挛的过程中发生粘连变性.再因外感 风寒湿邪或跌仆挫伤或劳累等原因诱发,导致经脉凝滞,气血淤阻,不通则痛。
——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多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或劳累外伤等因而致经络阻滞、气血循环不畅所致;或因禀赋不足,久病体虚,年老体弱,纵欲伤肾。前者不通则痛属实,以寒湿外邪引起者为多,后者不荣则痛多属虚,且以肾虚为多。
本病病因虽有“风、寒、湿、热、闪挫、血瘀”等病因的不同,但是与本身的肾虚都有关系,肾中精气亏虚是本病的根本。
《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侯》记载,腰痛是由于“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
艾灸治疗腰腿痛
艾灸善于治疗各种痹症,艾绒燃烧后对穴位的温热刺激能达到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等作用。
“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艾灸取穴:阿是穴、肾俞、志室、关元、委中
阿是穴:是指在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敏感点)作为腧穴。
肾俞穴: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志室:在腰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可补肾壮腰,用于治疗肾虚及腰脊强痛。
关元穴:在下腹部,脐中下三寸,后正中线上。本穴有很好的强壮作用,是保健常用穴,具有很好的补阳作用。
委中穴:在腘(guó)横纹中点处。“腰背委中求”对于腰背疼,委中穴是很好的特效穴。
艾灸方法:主灸阿是穴,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其余各穴,每次10-15分钟左右。可隔姜灸,也可手持艾条温和灸,也可使用木质灸盒(随身灸虽然方便,但是效果不如前几种方法,实在没时间也可使用随身灸)。推荐的时间并不适合所有人,严重患者请适当延长施灸时间。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方法
在腰腿痛的急性发作期,疼痛剧烈,难以自制,常规的艾灸方法可能并不显效,这时可采用下面的方法
粗针急刺、火罐加艾灸
具体方法:
1、确定阳性点,用拇指指腹在腰腿部胀痛处移动按压,寻找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阳性反应区域,并在这些阳性区域找出最痛点,往往在重压此点时常伴下肢放射痛,并做上记号。
2、在常规消毒后,采用0.4*(50~75)mm无菌针灸针直刺压痛点,进针得气后,再捻转提插以增加刺激,并摇大针孔出针。以第 1进针孔为 圆心,4—5厘米为半径的圆周弧上选 6—10 个进针点再行针刺。以点状出血为佳。急刺得气后即出,形成 4— 5厘米的圆形刺激灶。
3、选用大号火罐在圆形刺激灶上连续闪罐,罐体发热后留罐,当针孔出血量达到 2~5毫升后去罐。
4、用艾条 3根捆成 1束.点燃后悬于圆形刺激灶正上方 3~5厘米处 ,温和回旋灸 20~30分钟(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勿灼伤皮肤 )。
原理分析:
1、直径0.4mm的针灸针进针直达病所可起到针刀剥离之效,且下针之后针感强、得气快,可迅速聚气,并在得气后不留针,摇大针孔出针,以引邪外出。
2、另外进针面积集中而针孔较多,配合闪罐与定罐,暗合刺络放血之理,瘀血去、新血生,则气血运行通畅。
3、辅以3根艾条捆成一束温和回旋灸,火力大、热力足,达到温经散寒、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目的。同时配合温灸在热力帮助下推动气血运行,破解针刺未曾解决之残余瘀阻,减少病情反复的几率。
诸法合用,共达强力破瘀、引邪外出、舒经通络、活血止痛之效,实为剧烈腰腿痛应急止痛之良法。
案例
谢某,男性,47岁,公务员,常年伏案工作,经常腰背酸痛,未采取任何方法处理过。一天前在家弯腰端水时不慎闪腰.时感腰痛如折,伴左下肢明显牵扯痛,以臀部为甚,站立行走困难,卧床休息不能缓解,夜间辗转难眠。
到他院诊治行 MRI检查提示L5~S1椎间盘突出,左侧神经根受压,劝其手术治疗,未采纳,故转院治疗。来时患者腰部胀痛明显,伴左下肢剧烈牵扯痛,坐卧不宁。查体:患者腰部生理曲度存在,向左明显侧弯,腰部肌肉紧张,以L5—S1椎间隙向左旁开1.5厘米处明显,同时在左侧臀上皮神经出口处也有一明显条索状阳性反应点,压痛甚,直腿抬高试验 (++),加强实验(++)。
给予2个阳性点各急刺8一10针后,患者疼痛开始减轻。闪罐再定罐后各拔出瘀血3—4毫升左右,此时患者疼痛已明显缓解,在艾条温和灸过程中,患者平静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