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吃手该不该制止?妈妈要知道,干预区分年龄段

  宝宝出生后,妈妈的生活重心就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对于孩子的行为习惯熟记于心,并且致力于将宝宝的各种方面往好的方向引导。

  很多宝妈发现宝宝喜欢吃自己的小手手,而且还吃得津津有味,这个行为不禁让宝妈担心不卫生,孩子会不会因此引发身体不适。有的妈妈尝试着阻止,但却发现越阻止情况越糟糕,宝宝吃手吃得更厉害。

  对于这种情况,妈妈到底怎么做合适呢?

  宝宝吃手的原因

  1、人类原始反射

  他们在妈妈肚子里,大概8个月大的时候,伴随吸吮反射出现,就开始练习这项技能,手就是他们最方便的练习对象。张开嘴,塞进手指,津津有味地吸吮,这是一项人家自然习得的本领呢。

  2、口欲期

  口欲期宝宝是通过嘴来探索世界的。不管是吃手、啃脚丫、咬被子还是咬乳头,这都是一个探索的过程。通过嘴巴,逐渐知道“手”是自己的手,“脚”是自己的脚。

  这些欲望若不能得到满足或过于满足,会产生固结现象,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过度依赖、悲观、退缩、猜疑等人格特征。如果这时期的欲望获得满足,就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如果不能,就会产生停滞,所以有些孩子长大了还是会吃手。

  这里提醒父母了,把这些科学知识告诉给看孩子的长辈吧,千万别让他们喝斥或强行制止孩子吃手了。

  3、自我安慰

  宝宝以吃手的方式,来应对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就像部分成人紧张时会抖腿、抠手指一样。

  宝宝在吃手的时候,就能够感到情绪上的安定。这和其他宝宝用安抚奶嘴,或者用毛绒安抚玩具,是一个道理。

  4、长牙

  在长牙的初期,宝宝的牙床会痒、疼,难以安静,宝宝就会把自己的拳头或者手指塞进嘴巴里,使劲啃咬或者是吮吸,这样能够使牙床镇痛,让自己舒服一点。

  宝宝频繁吃手有什么危害?妈妈该如何干预?

  做事需要身体各部分运动起来,手是身体的“执行者”,接触到的东西也最多,更容易不干净,所以宝宝经常吃手对于自己是有一定危害的。

1、手指出现脱皮甚至变形

  宝宝的皮肤娇嫩,经常接触口水,加上宝宝强有力的吮吸力,会逐渐变得发白脱皮,甚至都会给指甲带来一定的损伤。而且宝宝总是吃手,手指需要保持一定的姿势,可能会影响宝宝正在发育的骨骼,对于宝宝手指部位的精细运动带来影响。

  2、影响宝宝学习说话

  宝宝的语言能力是随着年龄逐步发展的,如果宝宝总是吃手手,就等于嘴里含着东西学说话,自然学得不标准,口齿不清,发音不顺利。有的孩子可能分不清平舌音和翘舌音,说出的话也不完整,可能会被同龄的孩子耻笑。

  3、牙齿变形,对宝宝颜值有影响

  宝宝基本在1岁前基本都会萌出乳牙,萌芽期的宝宝总吃手手,手指可能压迫牙齿的发育,导致牙齿变得不整齐,或者宝宝上下牙不能很好地咬合,长期咬合不良又会直接影响到宝宝颜值。

  所以,妈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宝宝吃手现象予以正确的解决方法。对于一岁以后的宝宝吃手现象,宝妈就要进行人为的干预了。

  一岁以上的宝宝,宝妈该如何“干预”宝宝吃手?

  1、多多利用宝宝的双手做游戏,转移注意力

  其实宝宝对于很多东西是很好奇的,宝妈如果发现宝宝吃手,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比如和宝宝拍手唱儿歌,或者拿给宝宝一个会唱歌的小玩具,把宝宝的双手利用起来,他就没有时间吃手手了。让宝宝从用嘴探索变成用手探索。

  2、多抽出时间陪伴宝宝,缓解宝宝不安的情绪

  如果宝宝是因为害怕或者不安出现吃手的现象,那么妈妈要做的就是平常多陪伴宝宝,因为妈妈是和宝宝最亲近的人,如果离开,是最容易让宝宝不安的。加强陪伴可以缓解宝宝的负面情绪,宝宝觉得安心,自然会少吃手。

  3、鼓励宝宝不吃手的行为,让宝宝自己意识到吃手是不正确的

  宝宝不吃手的时候,妈妈应该鼓励,时间久了,宝宝就知道妈妈对于吃手的行为是反对的,不要觉得宝宝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对于大人的情绪捕捉是很到位的。

  很多事情的潜移默化的,妈妈纠正的次数多了,宝宝也会停下吃手。

  当然,如果这些方法都不奏效,宝妈可以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看,让医生检查一下,并且询问下他们的意见,宝妈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总之,对于宝宝吃手手的情况,妈妈别太着急,找到原因,使用相应的对策,很快就能解决问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