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是孙绍振先生的文章《再谈李煜:精神孤岛上的南面王——兼谈经典文本的比较分析》,载于《语文建设》(2025.03 P46 )
单篇解读是群文解读的基础。单篇并不是孤立的,要将单篇放到它相关的群文中,通过比较加以分析,从此意义商户送,群文解读有利于单篇解读的深化。要深刻分析单篇,最经典的是将其放到多种多样的文本中加以比较。比较方法颇多,有母题在历史发展中的同与异,有同一作者前后创作风格之同与异。
一、“月如钩”意向的局部比较
李煜艺术构思最精绝之处是意脉在梦与醒的临界点上,贪欢与猛醒之间、无奈和悔恨 之际的转换。更为深沉的是,从梦衍生出潜在的孤独而“无言” ;梦中欢乐的自由转化为无从诉说的不自由。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开头定性为“无言”,而且孤独;不但孤独,而且是静止。他的孤独以“月如钩”衬托。
“大美无言”,仅仅无言,美在身体静止,而内心却相反,思绪骚动,心烦意乱,定性为“离愁”。
“锁清秋”,“锁”的是清秋,秋是抽象的,被锁的不仅是秋,而是人,是人的不自由到无言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