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衡水(二)
□ 陈昌龙
周二上午,我们走进了超级牛校——衡水一中。这个学校谈高考质量是不屑于说一本升学率的,人家只看录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数。2016年,139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要知道,当年清华北大在河北共投放了281个计划,衡水一中就切了全省的半块蛋糕。真牛!
我不知道,曾经的衡水一中是什么样的,经过了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有过哪些疯狂激烈的行为,我只说我看到的今日衡中。
衡水一中的学生,与十三中和衡水二中的学生比,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沉稳,勤奋,自信,阳光,大方……,
每年九月,衡水一中要请当年考上清北的学生,让他们感恩母校,传授方法,带动学弟学妹励志超越。校园的每一根柱子,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干,几乎都对应着一个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事迹,校园里抬眼即见各种励志格言,创设的氛围是处处强化,事事警醒,时时超越。
学生早上5:40起床,晚上10:00下课,午间强制卧床休息40分钟,每天跑操锻炼,每周三节体育课,开放办学,每天全国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
衡水中学获得了70多项全国级荣誉;河北电视台每年播放的新年联欢晚会都是录播的衡水一中的联欢会专场;一中培养的国家级运动员比一所大学还要多……
校长说,衡中是河北第一校,我们老师的工资也应该是河北最高的,如果听说省内哪所学校工资比我们搞,我们立即上调。
学校每天接待全国各地的来访,每天轮换一个老师向客人介绍经验;兄弟学校请衡水一中去传经送宝,学校轮流外派老师出去讲学;教育部提到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他们的学科团队就开始着手研究:核心素养会如何结合各学科高考贯彻落实?水涨船高,学校崛起,老师也成长为教育前沿的教育实践家。
衡水中学实行月休两天,他们认为一月之中,学生第三周状态最佳,6月7日高考,5月23日放月假,最后一个月:营养餐,心理按摩,每日跑操,激情宣誓,完全保持常态的学习生活节奏。6月6日下午,学生要坐在明日高考的座位上试听英语考试听力,做一套文综和理综试卷(据说这两科最不好把握)。高考期间,掐掉宿舍电话线,避免家长干扰,考完一场,下一科的老师要进班强调下一场的注意事项,调侃式的猜几道题,为的是把学生从上一场“拉”过来全心备战……
那天,当我们要离开时,有学生往运动场去上体育课,手上无一例外地都拿着一本书,我问其中的一个:“你们上体育课拿书干什么?”“有时间就看看呗……” 我们急着赶车,没来得及看他们是怎么利用上体育课的间隙读书的,但这种自发的分秒必争的学习精神让我们唏嘘不已。
衡水一中实现了由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华丽转身,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普通学校难以企及的必须仰视的高度,她能享受到最优化的社会资源。学校经常邀请全国顶尖大师给学生作报告,李肁星、龙永图、魏书生、袁贵仁……,现任国家主管教育的最高领导人刘筵东也到衡水一中考察,并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如果将衡中也比作一个国家,我把它比作超级大国——Mei国,一中人具备了高级发展阶段的沉稳、自信和豪迈。
四天的衡水之行,震撼感佩之余,我无数次的问:是什么创造了“衡水神话”?
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
我在衡水看到的不只是冰凉的成绩单,录像画面中,高考之后的班级告别会,师生抱团痛哭,泪流满面,那份真情,那份感动,打湿了我的双眸。真正的教育就应该是把学过的知识都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是给学生终身难忘的,一种精神,一种心态,一种力量,一种人格……
学生的成才源于老师,老师的动力源于学校。可老师不是蜡烛,不是春蚕,不是机器,更不是神,学校管理者不可能强制老师总是奉献付出。那么,老师激爆潜能的发动机在哪呢?是弹性坐班制,宽松请假制,民主管理,情感教育?还是免费体检、购买保险、免费午餐、工作茶社和集体婚礼……?
后来,我似乎朦胧地懂得,弥漫在衡水学校的上空,有一种看不见但的的确确起着作用的东西,这就是文化。
三流学校人管人,二流学校制度管人,一流学校文化管人;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烦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衡水中学教师的奉献,学生的效率,勤奋自律的状态,是发自灵魂的拼搏,这背后的推手,一定是管理文化。
文化是精神之源。没有精神,就会出现思想禁锢、志气消泯、信念动摇、追求停顿。没有文化的氤氲,何来精神的迸发与飞扬?
衡水师生,在和外界相对封闭隔绝的比较单纯的环境里,志虑忠纯,心无杂念,心地虔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教(读)圣贤书。始终抱着一个非常简单的信念——努力学习考大学,对学习达到一种入迷和着魔的状态。精神上有了无穷的动力,就会在行动上表现出很强的能动性,从而将人的体力、智力、耐力发挥到极致。在以文“化”人,以志“励”才的情况下,实现了智慧的超常爆发。
衡水中学心理激励的方法其实质就是洗脑,但这种与宗教传销的洗脑是截然相反的,这种精神信念是基于对教育的大爱和对学生发展的责任担当,这种激励是正向的,传递的是正能量。
管理无死角,对接无缝隙,激励时时在。独具特色的管理文化,正是衡水中学“高考神话”的秘方。
为什么衡水教育在红得让人流口水的同时,关于它的口水就也多了起来。是否因为我们总是用常人的思维去猜疑别人的成功。我前面将十三中、衡水二中和衡水一中分别比作C鲜、Z国和M国。C鲜百姓听说中国人可以任性地吃肉,可能会想:我们每天工作十小时连饭也吃不饱,Z国人是不是夜里加班不睡觉呢?Z国人听说M国一个人能种几百亩田地,会认为是瞎扯淡。我们跟人家没有共同语言,是因为不是站在同一高度上对话,信息不对称,所以产生了猜忌和误会。
很多人关注“衡水现象”,有人说它是“高考工厂”,有人说它是两眼一睁、准备竞争,是为高考拼命的人间炼狱。旁观者看到的是荒诞、扭曲,而置身其中的人,却在辛苦地寻找能抓的稍纵即逝的机会。对他们而言,既没有充分的时间等待教育体制的改变,也没有足够的资源逃离现有的社会机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能帮助他们抓住胜出机会的衡水中学们,是不是要比从旁呼吁唏嘘的媒体更显得真实可亲呢?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全世界都一样。中国的学生不能没有负担。看学生的负担,不能只看学生的书包有多重,而要看睡眠够不够?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现有体制下,所有的高中都在为高考而拼,衡水中学精细时间管理,提高教学效率,也算是体制内的公平竞争吧!
点击“陈昌龙”可看作者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