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读《智识的生产技术》,我对作者谈如何写“文章”一章有点体会,记录如下。
作者是非常推崇卡片法的,在讨论如何写文章时介绍了以卡片法入手的“小札法+整合零散资料“的模式,以之作为“构思方法的体系化技术”。(此方法在日本称之为KJ方法,创始人为川喜田二郎,他将此方法著书于《构思方略》,我在亚马逊检索了下有他的著作,只是中文标题是《发想法》,我猜是同一本著作)
我试将其总结为”积累卡片、整合卡片、形成文章”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积累卡片
这一阶段就是要围绕一个主题/想要研究的大问题在一个时间段内反复思考。重点做到多思、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思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但一旦有了任何相关的念头、想法、瞬时灵感,就马上用卡片记下来。这是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天马行空的想,不对任何想法归类、合并。
第二阶段:整合卡片
这一阶段就要开始给卡片进行组块。有以下几个步骤,1是给每张卡片提取关键词,便于后面的搜索、整理和归类。(作者提倡在写每张卡片时就先把关键词列在最上面,便于以后检索使用,我倒觉得当我们有时限有主题的积累卡片时,这个步骤先做后做到不太重要);2是找出那几张包含核心观点/论点的卡片,围绕每一张论点卡片,将支持该观点或辅助说明的卡片合并归类,建立一个“卡片群”,将所有卡片形成不同的卡片群;3是以“卡片群”为单位,调整卡片群的顺序,理清逻辑顺序。
第三阶段:形成文章
根据上一阶段的“卡片群“排序,已经形成了文章的逻辑粗框架,接下来就是对文章的逻辑链进行查漏补缺。哪些”卡片群“与整体逻辑链不太合群,需要战略舍弃,哪些”卡片群“论述的不太饱满,需要添加证据,一一校正。然后就是润色修改,前后呼应,导言结语。最后陈它一段时间,进行几轮阅读修改。
卡片法与中国小学语文基础教育
思考着这用卡片练写作的过程,让我找回了重历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赶脚“(感觉)。确定写作主题是”寻找中心思想“,提炼卡片关键词是”概括段落大意“,找出核心论点卡片是”找段落中心句“,建立卡片群是”划分文章段落“,调整卡片群是”排列文章顺序“,卡片查漏补缺是”补充填句“,润色修改是”文章改错“,复查文章逻辑链是”判断文章结构“(总-分-总或其他)。
弄明白了卡片法写作的内涵,对于经历过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我们应该算是有一定的优势吧(窃喜)。
接下来就是要好好实践一番了,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