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参加《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
引言在这句话里开始了。
作者在童年时就思考2个问题:
1、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
2、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里,也能心存爱意?
这2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作者,关于第2个问题,给他启发的是:是一位像艾提那样的人,即使被关在集中营,依然一片柔情。在日记中,她写到:
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
一个人内心足够平静,内心充盈了爱才可以对暴力对待她的人这样吧?
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得到不一样的感受和结果。
就像焦点里说的:
在他的世界里他都是对的。
他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艾提这么去看的时候,她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柔情,自然的流露出那种对人类的爱。
像施老师在序一里读的: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平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内心的平衡。
正好与序一的内容遥相呼应,也与焦点的理念如此契合。
要做到这样,真的很难。用焦点的一句典型问句,我想问: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艾提她是怎么做到的?
焦点里说:我们的世界是我们用语音建构出来的。
这本书里,作者认识到了语言及表达方式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也许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的语言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作者后来发现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用这种方式来谈话和聆听,能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暴力消退后自然流露的爱。作者的第一个问题,也许从这里找到了答案。
今天读书会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想通过改变自己 影响到身边人,其他老师都给这位爸爸点赞,因为在这个团队里,男同胞真的太少了,他们能来学习,真的是难得的。施老师发言每次都很精彩,给这位爸爸更多的赋能:
当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改变已经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