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biee任务,我认为是被凭空增加的、自己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的、深恶痛绝的任务,课程安排的每周两次练习,我有时候是因为忘记了,去了几次发现找到一台好电脑高效的运行也是挺不容易的,逐渐觉得上去统一练习会比较浪费时间,慢慢就把这件事情搁置了。
带着厌恶、抗拒的情绪,不想做这件事了,甚至想好了理由上周五摆脱考试,可惜请假人数太多,考试后来调整时间了。
考试调整到周一,我调整了情绪,且不说要考多高的分数,问题是现在我还有一半作业没有完成,还有好几个分析运行不出来,下午考试,上午就开始把没有完成的作业都做完吧!
我的脑中只有完成作业这一个目标,好在系统还算比较给力,做了两道题目后,竟然做出了成就感,咔咔往下做,以前不能理解的难点也一下子通了,在考试之前做完了剩余作业,并且在检查以往作业的过程中打通了任督二脉。带着所有材料上楼考试了,考试比我想象的宽松,可以翻阅资料。我很顺利的快速完成了,看一眼就知道原题在哪里,做的时候也很丝滑,毕竟上午才做过一遍。
回溯biee学习的整个过程,一开始养了一只小青蛙,任由它慢慢长大,便变成一只癞蛤蟆,恶心了我好长一段时间。当我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我花一天时间解决了这个问题,也许整个biee的课程只需要两天时间进行集中学习,毕竟打开系统就是挺麻烦的事情。
是集中时间一下子完成,还是每天做一点,争取增加重复的次数?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重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实践下来,一下子完成也是挺爽的(除了养青蛙过程中难受的感觉)。
尽管一下子解决一只癞蛤蟆感觉很不错,但我还是决定以后做一个每天做一点的长期主义者。一是在对过程的把握上,前面不做推到后面,有点难以把控进度,万一有点什么变数,岂不是把人给逼疯了?二是遵循脑科学的规律,不要觉得自己能耐多大,不要挑战自己的脑容量。三是养青蛙的过程非常恶心,是极大的内耗,尽管我一直以这样的行事风格,但我现在也想选择另一种方式,看看会不会更加从容和高效。
我工作、学习、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每天做一点的事情,比如接电话,每天接电话,通过接电话推荐学习业务;备考大比武,每天看一点书,做一点卷子;阅读,每天读一点,摘抄,有空了形成读书笔记;公文写作框架学习;长期理论学习;英语水平提高;马上两测考试……哈哈,这样罗列的话很可怕,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让我慢慢实践,怎样做一名长期主义者。